双失困局下的南宁:当「招不到人」与「找不到工作」狭路相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8 18:37 1

摘要:在南宁青秀区,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开出 7000-8000 元月薪招聘技术工人,却连续三个月未招到合适人选。而西乡塘区某电子厂为填补生产线缺口,甚至将普工薪资从 4000 元涨到 6000 元,依然面临「开工率不足 60%」的尴尬。更讽刺的是,2025 年南宁首场

在南宁青秀区,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开出 7000-8000 元月薪招聘技术工人,却连续三个月未招到合适人选。而西乡塘区某电子厂为填补生产线缺口,甚至将普工薪资从 4000 元涨到 6000 元,依然面临「开工率不足 60%」的尴尬。更讽刺的是,2025 年南宁首场高校双选会虽提供 1.3 万个岗位,但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岗位占比不足 5%,多数企业仍扎堆传统销售、建筑行业。

23 岁的应届生小林在南宁投递 200 份简历,90% 收到「销售岗优先」的回复,剩下的技术岗要么要求「3 年经验」,要么薪资仅 3000 元。更扎心的是,南宁销售岗位看似「月薪 6-15K」,实则 68.7% 的岗位底薪仅 2500-3500 元,且 2024 年需求同比下降 5%。即便如此,某白酒企业招聘「销售新星」时,仍要求「自带资源入职」,被求职者吐槽「把招聘当招商」。

南宁 60% 的岗位集中在白酒、建筑、房地产中介等传统行业,而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招聘量不足 1%。这种畸形结构导致「低端岗位过剩,高端岗位稀缺」—— 青秀区 70% 的岗位是建筑销售,而全市人工智能研发岗仅零星几个,薪资却高达 1.5 万元以上。更致命的是,传统行业依赖人海战术,某房企销售团队规模超千人,却因行业萎缩导致「人浮于事」。

一方面,企业抱怨「年轻人吃不了苦」:长三角工厂月薪 8000-10000 元仍招不到技工,而南宁 90 后、00 后更愿选择外卖、直播等「自由职业」。另一方面,求职者陷入「经验陷阱」:南宁销售主管岗 100% 要求 3-5 年经验,而应届生能选择的「不限经验」岗位,年薪普遍低于 10 万元。更荒诞的是,某餐饮企业招聘「储备干部」,实则要求从服务员做起,薪资却标注「面议」。

尽管广西出台政策推动产教融合,鼓励高校与产业园区合作,但职业教育课程调整存在滞后性。例如,教育部 2025 年新增的「低空技术与工程」等专业,至少需要 3 年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与此同时,南宁零工市场虽已建成 10 个,却面临「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 ——2024 年全市仅开展 2.08 万人次补贴性培训,且集中在传统家政、美发领域。

技能升级「弯道超车」:抓住政府免费培训机会,考取电工、焊工等职业资格证。数据显示,南宁高级焊工月薪可达 1.5 万元,远超普通白领。此外,参与「微专业」培训(如无人机测绘、AI 训练),可快速切入新兴行业。就业视野「逆向拓展」:关注中西部产业转移机会,如湖北荆门的新能源企业薪资已接近沿海。南宁本地中小企业同样存在机会 —— 某科技公司招聘「AI 产品经理」,虽规模较小,但提供股权激励,发展空间远超大厂。

南宁的「双失困局」,本质是产业转型期的阵痛。对企业而言,与其抱怨「年轻人不愿吃苦」,不如主动承担技能培训责任;对求职者而言,与其在销售岗位「内卷」,不如抓住新兴行业的「窗口期」。政府更需扮演好「桥梁」角色,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让「招不到人」与「找不到工作」的矛盾逐渐消解。正如北大光华仇心诚教授所言:「人工智能既是冲击,也是机遇。」当我们学会与变化共舞,终能在困境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你是否也在南宁经历着类似的求职困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寻找破局的力量。

来源:臻臻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