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家国视野、全球胜任力的工商管理学科育人新高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04:30 1

摘要:近年来,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将家国情怀培育机制融入“大思政”教育格局,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港澳台侨学生思学行一体化育人体系。学院以提升“全球胜任力”为培养目标,搭建思政元素、管理学科体系、实践能力提升三者共融共创模式,打造具有家国视野、全球胜任力的工商管理学

转自:光明日报

  近年来,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将家国情怀培育机制融入“大思政”教育格局,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港澳台侨学生思学行一体化育人体系。学院以提升“全球胜任力”为培养目标,搭建思政元素、管理学科体系、实践能力提升三者共融共创模式,打造具有家国视野、全球胜任力的工商管理学科育人新高地。

以系统思维 打造一流师资体系

完善全方位育人生态圈

  学院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构建“党委一盘棋领导、多元主体全方位参与、多维要素协调配合”的育人生态圈。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类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2021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9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经济研究》ABS4星等权威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0余项,2025年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前10%,全国高校第29位。学院党委通过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课前3分钟讲思政等举措,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同时,聘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振生等一大批校外辅导员、创新创业导师、校外实践导师,校内外联动,构建多元协同的师资育人体系,开设“华臻”拔尖人才培养班、“全球胜任力”菁英班,为学生提升职业胜任力保驾护航。

以家国为视角 打造价值观认同体系

拓宽“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新路径

  学院创建了“立足三个圈层,打通三大通道,创建三阶体系,实现一个育人目标”的提升体系。在教育部“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福建省蓉中村建立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带领学生深入八闽大地,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新时代大学生与老兵面对面、“走进红色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红色寻根文化体验活动等“家国”系列精品活动,通过寻访国家记忆,讲好家国故事。相关项目“嵌入与融合:新时代港澳台侨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模式探索”入选2024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工作案例“相融·共进:e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用‘网络思政+’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故事”入选2025年福建省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名单。

以华商为特色 打造跨文化交流体系

筑牢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感纽带

  学院立足管理学学科特色,依托侨校特色和优势,在课程建设上以华商“赤忱爱国情怀”为内核,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课程中植入“华商报国”专题模块;编著《华商管理》教材,精选陈嘉庚支援抗战等典型事迹,开发“‘一带一路’中的华商力量”等教学单元,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可感知、可体悟的鲜活教材;成立海外华商管理研究团队党支部,入选全国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其中“内外机制双促进,服务华商筑同心”项目获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支部党员指导海外华商相关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

以融合为方向 打造实践行动力提升体系

构建“大纵深”实践育人平台

  根据港澳台侨学生的认知特点,学院打造了“同学圈—朋友圈—文化圈”学生跨圈层体系,并以港澳台侨学生群体身边熟悉的同学为源头,构建港澳台侨学生“走进中国家庭、走进中国企业、走进中国文化”的交流融通机制。建立了包括以“萤火之光”为品牌的境外学生发展平台、以“家国视野”为脉络的中华文化体验平台、以“感知中国”为方向的交流发展平台、以“管理青春”为导向的专业实训平台,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行动力。近年来,学院实践育人成果丰硕,志愿服务项目连续3年荣获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其中“不再沉睡的历史的记忆——用闽南家书讲好家国故事”获2024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大美梨园、艺育侨心”港澳台侨青年实践团获得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院4个项目获得“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奖项,多个学生集体和个人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等奖项。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侨乡经济发展,奋力打造学界有尊严、政界有声音、商界有价值的一流工商管理学科。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