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算上廉州府,明清时广西共有12个府,除清顺治十五年(1658)升泗城州为泗城府以及清雍正十年(1732)改思明府为土思州外,剩余11府的沿革较为稳定,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各府向如今地级区划过渡的过程是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只有5个府是直接继承为如今的地级市,半数是
府城镇在武鸣区的位置
算上廉州府,明清时广西共有12个府,除清顺治十五年(1658)升泗城州为泗城府以及清雍正十年(1732)改思明府为土思州外,剩余11府的沿革较为稳定,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各府向如今地级区划过渡的过程是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只有5个府是直接继承为如今的地级市,半数是通过县府逆袭或跨府重组的方式完成转变的。
那广西境内12个府中谁是最让人惋惜的“意难平”呢?鹄书认为这非思恩府莫属,主要原因在于它驻地和辖区的多变性及府城在行政地位急剧下降后形成如今的略显尴尬的身份、思恩府不管辖思恩县的情况也可能给当时带来区分困扰或信函错投等因素;那么,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思恩府又经历了怎样的机遇起伏呢?
唐贞观十二年(638)设立思恩羁縻州【多数观点认为设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辖区约为今都安、大化、平果等地,治所寨城山即今平果市旧城镇八峰山;同年设立思恩县,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东;思恩开始成为我国县级以上区划单位,地名由来可能源于当时对边疆地区的怀柔政策:思取自怀柔远人之意,恩则体现朝廷对少数民族的恩威并施。
设立后,思恩县曾先后属于环洲、宜州、庆远南丹溪洞安抚司、庆远府、河池州、庆远府等县级以上区划;因此思恩县与思恩羁縻州以及思恩府虽有同名之谊,但是他们之间却并无从属关系,这种相隔甚远、不同层级又同名异治的区划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认同,又有可能影响到行政效率。
明朝·思恩府
元朝开始,思恩州的范围在稳定中得到扩大;明洪熙元年(1425)武缘县白山诸洞划入,四年后上林县渌溪洞等地划入;正统四年(1439)因岑瑛屡有边功而升思恩州为思恩土府,宜山县的八仙诸峒,大安定、小安定等地陆续划入,它最初的范围是今马山、平果直至与云南省交界处之间的广大区域;六年(1441)改成广西当时唯一的军民府。
七年(1442)因位置偏僻、地形狭窄等因素,思恩府治被迁至乔利堡(今马山县乔利乡乔利村旧州屯),思恩的行政中心在唐朝之后首次迎来变动;正德七年(1512)设立凤化县与思恩府同城,嘉靖六年(1527)招抚卢苏、王受和镇压八寨农民起义之后,王阳明到了思恩府,勘察地形后认为府治位于环山之中,四周山峰尤如戈、矛、剑、戟,且荆剌丛生、瘴雾昏塞、阴崖乱石,导致嘉禾难长、狐鼠作乱、疾疫易生。
清朝·思恩府
嘉靖七年(1528)思恩府迁至60里之外四野旷阔田地膏腴的武缘县止戈里的荒田驿(今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下辖白山、兴隆、定罗、旧城、下旺、那马、都阳、古零、安定九个巡检司以及凤化县;自此它的行政中心完成“由平果时到马山县再到武鸣区”之间的迁徙,次年,凤化县被废,大部分辖区划入了上林县。
荒田驿不仅有较好的地理环境,而且与武缘县治所邻近且有宽阔道路相连,更便于各地联系及行政管理;从而奠定了府城镇及武鸣区在区的历史地位。后来筑了城墙并开有鸣凤门、思正门、悦化门等城门;不过由于城墙内范围狭小等因素,这里没能形成贸易市场,此后的思恩府城在历史和行政等方面拥有优势的同时,也因没有没像大多数府城那样成为区域内的经济和商业中心而略微惋惜,这种遗憾可以说为它在民国废府存县后的地位急剧下降埋下了伏笔。
万历七年(1579)武缘县从南宁府划入,思恩府形成了二县九巡检的范围。清初归顺州划入思恩府,顺治十五年(1658)又改泗城州为府来属。康熙二年(1663年)田州与改设流官通判的镇安府划入思恩府,五年(1666)由安隆长官司改升的西隆州和西林县划入;雍正十二年(1734)上林县以及宾州直隶州划入。
调整后的思恩府领武缘县、迁江县、上林县,田州、宾州,上林土县(今田东县境内)以及白山、兴隆、定罗、旧城、下旺、那马、都阳、古零、安定九个巡检司;思恩府因辖区涉及到今天的南宁、来宾、河池、百色四个城市而达到了鼎盛时期。雍正七年(1729)田州与镇安土府一同析出,思恩府的范围大幅缩减;同治时那马土司改为那马厅、白山土司被整合,此后思恩府也就变成武缘、迁江、上林等三县,宾州、那马厅以及七个土司。
民国元年(1912)思恩府被废后,武鸣县因取“以武而鸣于天下”之意而更名为武鸣县,宾州先后改为宾县、宾阳县,那马厅改为那马县,兴隆、白山、古零3个土司合并为隆山县,旧城、下旺两个土司划入果德县(今平果市),都阳、安定两个土司合并为都安县(含今都安及大化的大部分)。
如果说存在473年的思恩府消失是历史大潮吓的必然,那它的“末代府城”后来的极速坠落则令人惋惜。由于没有附郭县,思恩府退场后,其府城就成了普通的乡镇;同时由于与武缘县治近邻近等因素,这里再次作为县级以及县级以上区划驻地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因此思恩府也成了广西十二府当中唯一一个府城如今仅为普通乡镇的例子。
这也成为思恩府被认为是广西让人意难平的府的主要体现之一,那么造成思恩府及府城没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个人觉得或许有如下方面
平果旧城八峰山·摄影:刘欧
区划频繁调整与解体
思恩州改为思恩府后,“改土归流”的冲击影响、驻地的迁徙以及辖区的多次消长等因素,让思恩府在地缘、文化等方面的稳定性不及其他的府,这种不稳定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废府存县之后,其辖区在被拆分和充值之后逐渐融入周边的县市;这种行政归属的碎片化导致了历史连续性中断和区域认同感的削弱
地理条件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从思恩的治所三迁均因均因“万山之中,水道不通”导致的情况便可窥见一斑,其末代府城隔武鸣及南宁都在40公里之内,从后来南宁作为首府的情况来看,即使思恩府县级以上区划的身份能延续下来,在后来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也难以避免要走太平府以及温江地区等被省会级城市合并的老路
思恩府迁移示意图
因此思恩府的没落是行政改革、制度变迁、地理劣势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这也需限定为“行政建制彻底没落的府城”:作为广西西部军政中心之一的思恩府,成了唯一被完全废除且未延续任何现代城市的广西府城;好在这里作为武鸣的大镇,仍是周边区域重要的商贸集散地。1951年思恩县与宜北县合并为环江县,思恩作为县级区划地名的历史自此结束。
当我们漫步武鸣府城镇斑驳的城墙前,是否想过这个曾统辖南宁、百色、来吧等地的重镇,为何最终连县城都保不住? 或许答案就藏在它三次迁徙的轨迹中:从平果八峰山到马山乔利堡,再到武鸣荒田驿,每次迁都是对生存空间做出的艰难选择。 你觉得思恩府的命运对现代城市发展有何启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技术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