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狙击影石,“你死我活”还是双雄并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2:41 1

摘要:全景相机龙头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的一条朋友圈,不小心泄露了中国智能硬件行业两大巨头的“战争与和平”。

全景相机龙头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的一条朋友圈,不小心泄露了中国智能硬件行业两大巨头的“战争与和平”。

近日,据相关媒体爆料,影石创新创始人、董事长刘靖康在朋友圈提到大疆创新董事长汪滔,称其“悦己者无敌,真心respect。”

他表示,大疆是“消费电子和消费品唯一能做到垄断的王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靖康还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光靠产品技术营销好是做不到垄断的。”

有意思的是,此番云里雾里的言论一出,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却很快被一些媒体视为刘靖康“内涵”大疆搞垄断。

原因在于,一方面,刘靖康字里行间似有捧杀大疆的意味,“垄断”二字一出,难免引人遐想。

另一方面,这番言论的背景,是过去几个月大疆与影石这两家总部相距仅十几公里的深圳明星企业,展开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攻防战。

双方从产品对标、价格火拼到营销暗斗,战火遍及全景相机、运动相机、无人机乃至社交媒体等多个战场。

更重要的是,早在今年6月影石创新上市之际,大疆与影石在全景相机等领域的暗战便已浮出水面。

当大疆以Osmo360全景相机正式进入全景相机市场,而影石也用全景无人机产品进军大疆无人机腹地,刘靖康所强调的“无比尊重大疆”,愈发令人玩味。

从产品对标到百元券狙击,商战烽火不断

影石与大疆之间的商战,几乎已经摆到明面上。

而二者之间商战最前线的烽火,最早已于今年7月底点燃。

7月31日,大疆宣布推出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正式进军影石的核心业务领地。这款相机搭载全新方形高动态传感器,支持原生8K全景视频,机重仅183克。

仅仅四天后,影石便官宣与第三方共同孵化的消费级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计划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很明显,这一来一往,标志着两家公司正式攻入对方腹地。其中,大疆的Osmo 360与影石旗舰全景相机X5更是形成直接对标。

彼时,面对大疆的正面进攻,刘靖康在社交媒体上曾回应称:“五年前做这个决策(入局无人机)的时候,就预想过会刺激DJI做全景相机。”

戏剧性的是,Osmo 360发布后不久,产品就陷入了“镜头起雾”的争议。

面对竞品的争议,刘靖康马上发微博,一边表示“大疆的起雾只是个例,请安心选购”,一边又跟进价格战,宣布影石X5直降500元。

影石与大疆真正的营销奇观出现在10月。

大疆在10月初宣布多款产品降价,涉及云台相机、运动相机、航拍器等,其中明星产品POCKET 3至高直降900元。

就在消费者热议大疆此举意图时,影石CEO刘靖康出人意料地发布微博“道歉”,称“可能有一部分因为我们影石的原因导致DJI大幅降价”。他为近期购买大疆产品的客户提供100元无门槛代金券作为补偿。

这种“别人生病我吃药”的营销神操作,立刻引发了广泛争议,被外界解读为影石与大疆的火药味进一步加剧。

如今,随着刘靖康再次用“respect”+致敬“垄断”言论将大疆架在火上烤,叠加影石创始上市之后潜在的业绩自证需求,双方势必会将竞争战火延续下去。

天花板下的相互“抄家”

大疆与影石这场看似突然的全面战争,背后其实是两家企业所共同面临的增长焦虑。

经历过前几个月的上市舆论洗礼,很多人都知道了,影石是全景相机全球龙头,市场占有率超过80%。

而众所周知,大疆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绝对霸主,全球市占率超过70%。

然而,龙头地位也意味着单一品类的增长已趋近天花板。

对比二者业绩表现看,过去的2024年,影石营收为55.74亿元,大疆营收为800亿元,两者相差14倍多。

对于影石而言,自然而然地,在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已经如此之高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就必须开拓新市场。

同样,大疆虽强,但在无人机市场也面临增长瓶颈,迫切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再考虑到两家公司总部距离不过十几公里,都是深圳的明星企业,业务交叉又如此直接,“相爱相杀”在所难免。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当双方主导业务的市占率达到高位,就驱动了战略方向的趋同。基于已有的核心技术能力和用户基础,向邻近的、相关的智能影像硬件品类扩张,构建更完整的 “影像生态护城河” 成为必然选择。

一如影石创始人刘靖康在谈及入局无人机市场的决策时表示,一是公司使命愿景驱动;二是看到有大量的客户需求未被满足,有机会可以创造市场增量;三是这个业务会牵引公司成长。

大疆的决策逻辑同样如此。

从无人机到全景相机,再到运动相机,大疆正利用其在飞行控制技术、图像传输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拓展更广阔的智能影像市场。

业务天花板之下,影石与大疆的相互“抄家”无法避免。

前途博弈:你死我活还是双雄并立?

那么,面对愈演愈烈的竞争,大疆与影石是走向“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还是形成“双雄并立”的竞争格局?

从目前情况看,大疆显然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策略。

据相关媒体报道,大疆正在疯狂扩建市场团队,与影石争夺头部KOL资源;而影石则全力守擂,广告预算大幅提升,基本覆盖了各个流量渠道。

值得玩味的是,看起来影石落于下风,但考虑到影石反手从大疆挖来了资深员工张博担任中国区销售负责人,以及刘靖康本人的KOL体质,双方只能说互有胜负。

与此同时,财务压力也在竞争中显现。

影石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29.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2.64%。然而,在营收猛增的同时,影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出现下跌,主要因公司加大芯片定制、战略项目投入及研发人员薪酬增加。

在资本市场,影石的股价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波动。

8月官宣全景无人机公测后,影石股价被直线拉升,连续两日20%涨停。但随着竞争加剧和利润压力显现,市场信心也有所波动。

有分析认为,大疆与影石的相互狙击,表面上是市场策略的博弈,实则暴露了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 “路径依赖”困境:即过度依赖对手的动向来定义自身战略,而非基于用户需求与技术趋势进行独立判断。

商场如江湖,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对决。大疆与影石的这场攻防战,已然超越了简单的商业竞争,更深层次地体现出深圳乃至中国在智能硬件领域强大的科创溢出效应。

好在,伴随着大疆和影石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基于扎实的技术积累进行边界突破,其带来的竞争将加速核心技术迭代。

在此过程中,市场或许更倾向于记住的,是那些定义了产品形态、创造了用户需求的创新者,而非擅长借势营销的机会主义者。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