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马逊(Amazon),这家创立于 1994 年的全球电商和云计算巨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近年来业务涵盖电商零售、云服务、人工智能和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尽管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超过350 亿美元利润,并计划在 AI 上投入超过1200 亿美元,亚马逊近
亚马逊(Amazon),这家创立于 1994 年的全球电商和云计算巨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近年来业务涵盖电商零售、云服务、人工智能和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尽管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超过 350 亿美元利润,并计划在 AI 上投入超过 1200 亿美元,亚马逊近日宣布将裁减 14,000 名员工,创下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之一。
公司官方表示,此举旨在“像全球最大的创业公司一样运作”,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也是面对价格上涨、不确定的贸易环境以及未来技术变革的战略调整。
美国企业界近期出现类似举措: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今年已裁员约 48,000 人,塔吉特(Target)上周裁减 1,800 个企业岗位,而微软(Microsoft)和元宇宙公司(Meta)等科技巨头也在近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
亚马逊的裁员更像是 对未来 AI 生产力提升的预期,而非对现有技术的直接响应。CEO 安迪·贾西(Andy Jassy)曾警告,AI 代理可能取代部分岗位,但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替代的迹象。公司内部备忘录仍强调,随着世界快速变化,精简的团队将是引领 AI 时代的关键。
管理专家指出,企业在裁员时往往将 AI 作为理由,但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包括全球供应链波动、贸易摩擦以及运营成本压力。Indeed 的研究显示,招聘广告中提及 AI 的岗位数量增加,但约四分之一未明确 AI 在岗位中的实际作用,这被称为 “AI 洗牌”。
生成式 AI 虽广受关注,但其实际提升生产力的效果有限,有时甚至产生低价值的“表面工作”(workslop)。
尽管裁员可能在短期内提升利润、安抚华尔街,但过早缩减人员也带来长期风险。管理顾问杰西卡·克里格尔(Jessica Kriegel)表示:“能够在 AI 时代胜出的公司,并非自动化最快的,而是那些足够适应变化、能够抓住机会的企业。”公司过度依赖 AI 预期而提前调整人力,可能导致核心团队经验流失,从而影响创新和执行力。
亚马逊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仅小幅上涨 1%,而裁员规模可能最终超过 3 万人。公司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长期适应性,将是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微生活政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