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卸下中国女排帅印,“铁榔头”郎平并未停下脚步。如今身为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她,正完成从冠军教练到教育研究者与运动推广者的角色蜕变,在央视体育《运动一起赢》栏目专访中,她明确表示将持续深耕排球推广与全民健身事业,以新身份延续对体育的热忱。
卸下中国女排帅印,“铁榔头”郎平并未停下脚步。如今身为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她,正完成从冠军教练到教育研究者与运动推广者的角色蜕变,在央视体育《运动一起赢》栏目专访中,她明确表示将持续深耕排球推广与全民健身事业,以新身份延续对体育的热忱。
在北师大的校园里,郎平的工作早已铺开扎实的脉络。作为研究中心主任,她带领团队搭建起体育文化传播与政策研究的高端平台,聚焦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关键领域智库建设 。课堂上,她参与“优师计划”授课,通过讲述中国排球从起步到夺冠的艰辛历程,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融入通识课程,让体育精神成为育人养分 。校园外,她为成都乡村小学排球队加油鼓劲,期许排球成为孩子们“看世界的翅膀”,用实际行动推进青少年排球普及。
推广排球的同时,郎平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全民健身领域。作为“骨骼健康大使”,她投身公益行走活动,以“每日6000步”的理念带动全民参与运动,足迹从八达岭长城延伸至长江入海口 。在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体育发展论坛后,她特别呼吁年轻一代在学业之余强身健体,强调体育对身心发展的双重价值 。这种推广并非空泛号召——她主导研究中心建设中小学排球实验基地,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力求让运动习惯扎根青少年成长过程 。
从球员时代四夺世界冠军,到教练生涯率队斩获奥运金牌,郎平的体育人生本已足够传奇。但如今的她更看重传承与普及:在北师大与朱婷的师徒同框,彰显女排精神代代相传的力量;将科技分析与传统训练结合的理念,注入基层排球教学 。这份忙碌背后,是她对体育事业的深切责任感:“这些都是熟悉且愿意去做的项目,做起来也感觉不到累。”
没有了赛场胜负的重压,郎平的初心愈发清晰。她以研究中心为支点,连接起政策研究与实践推广;以自身影响力为纽带,让排球运动突破专业壁垒走向大众。从冠军教练到体育使者,郎平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体育热爱从不限于赛场,更在于让运动精神与健康理念渗透进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来源:体育见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