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巨头接连暴雷!大老板被抓、高管集体离场,释放了什么信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1:39 1

摘要:2025年的房地产圈,活脱脱一部“反腐大剧”连播现场,剧情紧凑到让吃瓜群众根本来不及换台。

2025年的房地产圈,活脱脱一部“反腐大剧”连播现场,剧情紧凑到让吃瓜群众根本来不及换台。

从民营老板到国企高管,昔日呼风唤雨的行业大佬接连“下线”。

龙头房企的高管们集体用“个人原因”四个字,上演着年度离职大戏。

业内早就看透玄机,这哪是简单的人事变动,分明是地产行业在刮骨疗毒,深度出清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今年的反腐风暴堪称“无差别攻击”,民营和国资两大阵营一个都没落下。

开年才1月20日,正荣地产实控人欧宗荣就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抓,成了民营房企反腐的“开年第一瓜”。

到了8月,深陷债务泥潭的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被监察委留置,网友调侃“债务雷还没爆完,人先进去了”。

四季度江苏金新城置业实控人许培新被上海警方立案调查的消息,更是把行业关注度推向新高。

要知道这家房企可是夫妻二人100%持股的家族企业,这下彻底慌了神。

更让人意外的是,风暴很快烧到了国资体系。

8月里,上海国盛集团副总裁陈为、北京王府井置业原总经理单俊伟先后被查,9月佛山市建设发展集团原董事长黄国贤也接了“调查通知”。

年初央企中粮集团原副总经理周政因受贿、贪污被判十二年的案子,早已给整个行业敲了警钟,证明“国企背景也不是护身符”。

从民企老板到央国企高管,被查名单覆盖了行业所有权力核心,这力度明摆着:管你是谁,违规就得挨罚。

千万别以为监管还是靠“蹲点抓现行”,现在的反腐早就升级成“科技加制度”的立体打击模式。

大数据和区块链就是监管的“火眼金睛”,哪怕涉案资金转了十几次手,数据被故意删除,照样能顺着痕迹把证据链拼回来。

湖南株洲的操作就很典型,当地把6家市属投资平台的大额资金数据全接入监督平台,一筛查就揪出好几起“靠企吃企”的案子。

茶陵县两家平台公司负责人搞虚假招标的猫腻被扒得底朝天。

国际上有猎狐、天网行动盯着,跟120多个国家合作,想跑到国外躲清净?门都没有。

地方上也没闲着,河南长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门盯着不动产登记环节,靠四项举措堵死基层腐败的漏洞。

这套国际、中央、地方的组合拳打下来,资金挪用、项目操控这些“潜规则”根本无处藏身。

这边风暴刮得正猛,那边房企高管的离职潮也没闲着。

数据显示,2025年1到7月,重点监测的房企光高管调整就超过50次,二季度更是占了七成,堪称“离职旺季”。

万科董事长辛杰、华发股份两位执行副总裁、绿城中国前董事会主席张亚东,一个个都踩着“个人原因”的台阶往下走。

但明眼人都知道,“个人原因”四个字藏着多少猫腻。

首要原因就是“避坑”,反腐力度这么大,有些高管怕被过往的违规操作牵连,赶紧辞职划清界限,堪称“职场避险天花板”。

业绩压力也是硬伤,中海地产北方大区2024年销售额直接砍半,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刁鹏立马离职,这岗位简直成了“背锅侠专属”。

毕竟卖不动房,总有人要负责。

还有些离职是跟着企业转型走的。

万通发展要跨界搞科技收购,管理层自然要换血;不少家族式房企想转成职业经理人模式,亲戚掌权的时代一去不返,核心岗位换人也成了必然。

就像象屿地产的营销总孙群存,从央企跳到民企再回国企,最终还是因拿地难、业绩压力大选择离开,说白了都是跟着行业趋势走。

不管是反腐还是离职,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结果。

地产行业的深度出清正在加速。

这些年已有76家房企债务违约,21家直接退市,2025年以来20家风险房企的重组方案获批,化解的债务超1.2万亿元。

风险企业陆续“离场”,优质房企却在抄底。

那些现金流稳的央国企和少数民企,正忙着接手违约企业的好项目,市场份额重新洗牌。

行业结构更是迎来“大换血”。

治理上,金新城那种夫妻100%持股的家族式管理,已经被行业抛弃,职业经理人模式成了新潮流。

业务上的分化更明显,万通发展直接跨界去搞高端芯片,衢州发展也收购科技公司搞“地产加高科技”双主业。

最成功的当属闻泰科技,从前是房企,现在转型做半导体,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暴涨237.36%,堪称“转型锦鲤”。

更多房企是回归民生,让商品房加保障房和租赁房的组合拳,终于不再一门心思炒房价。

人才市场也跟着变天。

越秀、华润这些房企不再只招“卖房能手”,转而抢起了懂设计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毕竟现在购房者更看重品质,光靠嘴皮子可不行。

说到底,这一切震荡都是行业逻辑在“换赛道”。

以前房企靠拿地涨价、加杠杆扩张就能躺赢,现在这套玩法彻底失灵。

新逻辑就三条,合规是底线,违规成本高到肉疼,产品是核心,改善型需求倒逼房企练“内功”,民生是方向,租赁房、保障房成了新风口。

虽然转型带着阵痛,企业倒闭、员工转行的压力不小,但效果已经显现。

2025年1到9月,现房销售占比涨了5个百分点,70城房价降幅连续9个月收窄,市场总算有了止跌回稳的迹象。

关键是,行业不再靠资本和土地“躺赚”,转而拼人才、拼技术、拼产品服务,这才是真的在回归正轨。

对普通人来说,行业规范可不是件小事。

以后买房不用担心烂尾,房价不会大起大落,保障房、租赁房的选择也更多,这不比看房企老板“落马”的热闹实在?

对国家经济来说,房地产稳住了,上下游的建材、装修、家电行业也能跟着回暖,毕竟这盘棋太大,容不得乱。

2025年的地产圈虽然热闹得像“修罗场”,热闹背后是行业在刮骨疗毒。

反腐清掉了蛀虫,离职优化了团队,重组化解了风险,这些变化都在推着房地产摆脱投机属性,回归居住的本质。

这场变革或许还要持续一阵子,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更健康的行业生态正在慢慢长出来。毕竟只有摔过跟头,才能真正学会脚踏实地。

来源:娱妮啵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