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穹顶里的外交仪式:东盟峰会的绿色迎宾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1:20 1

摘要:在吉隆坡会议中心那片冷峻的钢铁与玻璃之间,一座半透明的白色塑料穹顶格外醒目。它看似低调,却是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抵达时首先踏入的“迎宾之门”。

在吉隆坡会议中心那片冷峻的钢铁与玻璃之间,一座半透明的白色塑料穹顶格外醒目。它看似低调,却是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抵达时首先踏入的“迎宾之门”。

这座高10米、直径20米的穹顶内部,被LED屏幕包围,播放着热带雨林的生动画面:瀑布倾泻、林木婆娑、鸟鸣水声环绕。画面背后,是象征马来西亚现代与自然共生的地标——双子塔。

峰会主后勤秘书处负责人拉惹赛富·里祖安(Raja Saifful Ridzuwan Raja Kamaruddin)解释,这一设计的核心,是寻找能代表东盟共同情感的自然元素:“我们发现,东盟各国都与河流息息相关。文明就是从河边开始的。”

在穹顶内,鸟鸣与潺潺水声营造出沉浸式的自然幻觉。头顶的电子字幕不断切换,用所有成员国的语言显示“欢迎”一词。 这片小小的人工雨林,意在呼应今年峰会的主题——“包容与可持续”。拉惹赛富说,主办方外交部希望来宾能在短暂的停留中感受到东南亚的生机与生态价值:“这片地区仍是世界上少数能在发展中保持生态平衡的地方。我们希望‘雨林’成为东盟未来的象征。”

当夜幕降临,穹顶内外光影交织,流动的灯光描绘出东盟标志的色彩。透明的结构宛如一颗发光的种子,静静矗立在会议中心入口,象征东盟的生命力与团结之光。

设计并非只为美观。拉惹赛富透露,穹顶的布局同时考虑了安保与礼仪的需求。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希望在正式会场外迎接各国领导人,但这意味着他要长时间站立。为此,穹顶被特别设置为封闭、凉爽、通风良好的空间,既确保舒适,又便于安保管理。

他说:“为什么放在这里?因为这是会议中心的正门,是整个动线的核心。”安瓦尔总理在此迎接新西兰总理卢克森(Christopher Luxon)等外宾,场面庄重又不失温度。

领导人离开穹顶后,将穿过“东盟传承隧道”和“进步之河”,两者以影像与展陈方式再现自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的重要节点,串联起区域共同体的历史与未来。

穹顶外观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夜色中则被灯光染成梦幻的绿色。它不只是一个临时建筑,更是一种隐喻:在冷峻的外交场合中,东南亚以自然之美、文化之共鸣,提醒世界何为“共同的家园”。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东南亚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