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大藏·大理 | 火爆云南的“文创顶流”,原型竟然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1:15 1

摘要: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何七美指着展柜里一对灰陶鸱吻——出土于大理天井山古窑址,兽面龙身,巨口张开,工艺精湛,形态独特。它源自中原建筑的镇宅神兽,却在大理在地转化。龙生九子,鸱吻好喷浪降雨。在大理,人们既享受自然馈赠,也面对地震、暴雨、山火等威胁,

瓦猫的原形,就在博物馆?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何七美指着展柜里一对灰陶鸱吻——出土于大理天井山古窑址,兽面龙身,巨口张开,工艺精湛,形态独特。它源自中原建筑的镇宅神兽,却在大理在地转化。龙生九子,鸱吻好喷浪降雨。在大理,人们既享受自然馈赠,也面对地震、暴雨、山火等威胁,于是既依赖又敬畏。

这塑造了白族人的自然观:“鸱吻首先是一个实用的‘建筑构件’,结合日常生活才被赋予了信仰。”中原用鸱吻守护殿宇,白族则将类似的屋脊兽请回家宅,成了“民间消防员”。

信仰就在生活中。现在,大家来大理旅行随处都能看到瓦猫——结合实际,又融入白族民间艺术家的想象力,依然是大口张开的蹲坐姿态,但有了香薰炉、茶宠、摆件等更多元的文创形态。

博物馆副馆长李珍明说,信仰与日常之间的弹性,是白族文化的底色,也成为州博物馆的特色。观众看到的不是冰冷的文物,是鲜活的人的智慧,“是一套灵活、实用至上、与日常和自然环境深度嵌套的生存哲学和美学体系”。

博物馆很早便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文化普及与传播中,走得早也更坚定从容。“这些灵动的文化,从古老的器物到今天的非遗,实实在在存在于白族人生活中。这条传承的线从未断过,我们能看到这种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