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桌酒席里挤进10桌陌生人,有人直接拉来一车烟花,这场湛江婚礼把流量密码玩明白了
30桌酒席里挤进10桌陌生人,有人直接拉来一车烟花,这场湛江婚礼把流量密码玩明白了
10月25日中午,湛江赤坎老街的肥娟小吃店锁了门。
卷帘门上贴着红纸:老板今天结婚,暂停营业一天。
路过的老街坊探头一看,巷子口已经排满粤A、鄂A、沪A的车牌。
下午两点,30桌流水席摆到隔壁幼儿园操场。
清蒸膏蟹、白切阉鸡、蒜蓉蒸沙虫,16道菜码得冒尖。
最显眼的是第19桌,坐了10个天南海北来的网友,手机支架支在酱油碟旁边。
有人从上海坐了6小时高铁,有人从大理自驾两天。
他们互不认识,但都认得新郎阿健和新娘阿娟。
这对夫妻在短视频账号上记录小吃店日常,粉丝快破百万,点赞最高的一条是阿健凌晨三点剁牛腩的视频,配文只有四个字:今天也好。
婚礼没请婚庆公司。
阿健穿着批发市场买的西装,阿娟自己盘头,发夹是去年夜市十块钱三对的那种。
仪式在下午四点开始,流程简单到司仪只说了三句话:感谢到场,吃好喝好,别急着走。
最炸场的是网友王小焗。
他把一辆白色皮卡直接开到操场边,后斗里码满烟花纸箱,车身挂着红条幅:幸福爆仓。
当天傍晚,烟花从海边一路放到小吃店门口,持续了二十分钟。
直播画面里,弹幕刷得飞快。
有人算了一笔账:30桌酒席,按湛江行情每桌一千五,加上烟酒,成本五万出头。
同一天,杭州某网红婚礼场地费就花了六位数。
这场婚礼的评论区很干净,没有互撕,没有拉踩。
最高赞留言只有七个字:原来真有人信爱。
账号后台收到三百多条私信,问得最多的是:你们还招人吗?
包吃住就行。
阿健和阿娟五年前在广州打工,攒了八万块回老家开小吃店。
店名就是阿娟的外号,因为刚开业时她体重一百五十斤。
现在她瘦到一百二,店也从十平米扩到五十平米。
他们的视频没有滤镜,没有脚本。
阿健切到手流血,阿娟边包扎边骂脏话。
去年冬天,店里最困难的时候,阿娟把结婚戒指当了三千块周转。
那期视频他们没哭,倒是有个河北粉丝寄来一箱口罩和一张纸条:别关门,等我来吃。
这次婚礼,那个河北粉丝真的来了。
他带着老婆孩子,坐了29小时绿皮火车。
孩子在席上啃鸡腿,他和阿健蹲在马路牙子抽烟,烟灰弹进一次性纸杯里。
烟花放完第二天,小吃店正常营业。
门口多了块小黑板:昨天结婚的老板回来了,今天牛腩粉加量不加价。
排队的客人里,有个穿伴娘裙的姑娘在啃猪脚,她说裙子是阿娟借的,吃完要还。
有人统计,这场婚礼相关话题在平台播放量超过三千万。
没有热搜,没有营销号带节奏。
数据真实到让人心慌,像突然看见自己存折上的余额。
阿健后来发了个视频解释为什么补办婚礼。
当年领证时,阿娟穿着睡衣在民政局门口啃包子。
现在有条件了,想补个仪式感。
视频最后,阿娟在洗碗,阿健在擦桌子,背景音乐是二十年前的老歌。
评论区有人问:下次还办吗?阿健回复:等金婚再说。这条回复被点赞了十七万次。
婚礼过去一周,小吃店每天多卖两百碗牛腩粉。
阿健把多赚的钱存进卡里,备注写着:下次烟花基金。
卡里余额显示:5237.46元。
有人把整场婚礼剪成三分钟视频,标题是:当网红不演戏的时候。
播放量一晚上破百万。
底下有条留言:原来普通人也能被看见。
阿娟现在每天多洗两百个碗,手上新长了茧。
她说不疼,比当年在电子厂拧螺丝轻松多了。
晚上十点关门后,她和阿健数钱,零钱摊在案板上,像五年前他们数第一笔营业额那样。
这场婚礼没有教会谁成功学,只证明了一件事:把日子过成连续剧,比演连续剧更赚钱。
来源:睦月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