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短视频爆火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自媒体的行业。特别是这两年大行情不好,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加入短视频创作的自由职业者也越来越多。加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但必然少不了要添置一些装备,最为普遍就是领夹式麦克风。
自从短视频爆火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自媒体的行业。特别是这两年大行情不好,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加入短视频创作的自由职业者也越来越多。加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但必然少不了要添置一些装备,最为普遍就是领夹式麦克风。
刷视频看到很多创作者都会配领夹式的麦克风,这玩意主要是小巧佩戴比较方便。可能最近也想搞一些副业吧,对这个玩意也有点了好奇心,入手了NANK新出的无线领夹麦克风QMIC,试玩了几天感觉还是挺好用的。
南卡 QMIC 的包装延续了品牌简约风格,黑色主色调搭配线条,整体显得大气又不显单调。虽然整体的材质是塑料的,但做工还是蛮工整的。翻盖式的设计跟真无线蓝牙耳机有点类似,但是各个配件的位置是精确定位的,收纳摆放非常整齐。避免运输中磕碰,细节做得很到位。
南卡的这套Qmic麦克风,有两个发射端,一个接收端,另外配有1 个 C-C 转接头、1 个 Type-C 转苹果 Lightning 转接头。搭配的设备涵盖C口,也可以是苹果早期的Lightning接口的设备。使用覆盖面还是比较广泛的。
设备采用一拖二方案,支持两个麦克风同时连接,双人访谈、对唱等场景不用传递设备就能收音。配对特别方便,开盖取出后长按按键就能自动配对,发射端蓝灯常亮就表示连接成功,不用复杂设置,即插即用。
侧面有开关键和 M 功能键,开关键长按开关机,短按可切换静音模式;M 键负责切换混响、降噪、原声三种模式,配合顶端指示灯颜色能清晰识别当前状态。正面的增益旋钮有细腻阻尼感,能手动调节 20 档增益,覆盖 10dB 至 + 10dB 动态范围,以 1.0dB 精度适配不同场景。底部的 Type-C 口既是充电口。
麦克风内置 6mm 高灵敏度三线电容咪头,360° 全指向设计能多角度捕捉人声,配合 48kHz/24Bit 采样技术,能清晰还原语气词、呼吸声等细节。加上第三代 VLA 人声建模引擎和 V-Boost 虚拟低频算法,录制的声音比普通领夹麦更有 “厚度”,低频下潜自然,能保留胸腔感,不会显得干瘪。
降噪是它的亮点功能,采用 AI-DNN2.5 技术搭配双核 DSP 并行架构,一核消灭环境噪声,一核修复优化人声,不会像普通设备那样 “一刀切” 削掉人声细节。实测在街头有车流、人声的环境下,背景杂音明显被压低,说话的气息和情绪却能清晰传递。户外有风时,戴上防风毛套开启 WindSense2.0 风噪抑制,低频呼啸声基本消失,中高频发音关键频段能保留完整。
另外,三重防爆音抑制系统和 - 6dB 安全音轨很实用。录制时遇到 “p、b” 等爆破音,峰值会被平滑处理,不会失真;有次户外录制主轨意外爆音,靠备份的安全音轨救回了素材,省去重录的麻烦。
接收端采用自研 MicTouch 智能触控系统,滑动、点按屏幕就能调节降噪档位、增益、开启耳返等,比传统物理按键更直观,能避免盲录误调。侧面同样有 Type-C 口和 3.5mm 耳机接口,前者支持边用边给手机充电,后者插耳机可实现耳返监听。特别实用的是 “视频回看免插拔” 功能,查看录制内容时不用拔接收器就能外放声音,提高效率。
使用场景也是比较多的,单人 Vlog、双人访谈、户外街采等场景都能应对。双人录制时,两个麦克风能分别收音,SSM 空间声纹图谱技术还能优先还原主讲人语音,抑制侧面干扰声,后期剪辑省了不少事。
除了专业录制,它还有蓝牙伴奏、K 歌,这个可能稍微要做一些设置,首先接收器通过触摸更改菜单,切换到蓝牙模式,然后需要一个手机通过蓝牙连接接收器。耳机用3.5接口连接接收器,就可以听到伴奏的声音了。将接收器通过连接器接入另外一个手机就可以录制了。这对K哥主播比较友好,可以通过耳机听到声音,及时调整。
麦克风个头并不小,稍微有点分量。长时间夹在轻薄衣物上,还是会有轻微下坠感。但是现在这个天气的外套和卫衣上基本是没有问题。可能夏天穿的那种T恤和裙子可能会有点下坠的感觉。
总结:
南卡 QMIC 无线领夹麦克风在外观设计上做到了小巧隐蔽与质感兼顾,配件丰富度能覆盖多设备、多场景需求,操作逻辑简单易懂,无论是新手还是专业用户都能快速上手。实际使用中,音质还原、降噪效果、传输稳定性等核心性能表现扎实,续航和传输距离能满足大部分创作场景。
如果是短视频博主、K歌达人或经常需要户外主播,这款麦克风确实值得考虑,它没有堆砌参数,而是在实用层面解决了创作者最头疼的收音问题。
来源: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