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早9点35分,我盯着行情软件的光伏板块指数时,咖啡差点泼在键盘上——20CM涨停的标的直线刷屏,板块指数15分钟内拉涨超5%,连平时磨磨蹭蹭的权重龙头都跳空高开7个点。后台的粉丝消息瞬间炸了:“刚割肉就涨,这波是反弹还是反转?”“光伏今天吃了什么兴奋剂?”
今早9点35分,我盯着行情软件的光伏板块指数时,咖啡差点泼在键盘上——20CM涨停的标的直线刷屏,板块指数15分钟内拉涨超5%,连平时磨磨蹭蹭的权重龙头都跳空高开7个点。后台的粉丝消息瞬间炸了:“刚割肉就涨,这波是反弹还是反转?”“光伏今天吃了什么兴奋剂?”
其实打开盘面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情绪脉冲——成交量、领涨结构、资金流向都在说:今天的光伏,是“有备而来”的大涨。
1 今天的光伏板块:是“脉冲”还是“趋势重启”?
2025年10月29日早盘,光伏板块(Wind光伏设备及运营指数)开盘后直接跳出“直线拉升”模式:截至午间收盘,板块指数涨6.12%,半日成交额达860亿元,较昨日全天成交额放大30%;成分股中12只个股收获20CM涨停,34只个股涨超5%,甚至连此前调整了3个月的光伏设备“老龙头”都涨超8%。
更有意思的是资金结构:龙虎榜数据显示,早盘前10分钟,北向资金净买入光伏龙头股超12亿元,机构专用席位在3只HJT电池股上的买入额均超2亿元——这不是散户追涨的“情绪盘”,是机构资金主动进场的“布局盘”。
有粉丝私信说“上周刚清了光伏基金,现在拍断大腿”,其实不用急着懊悔:今天的大涨不是“无厘头反弹”,而是多个催化因素撞在了一起,我们先拆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2 大涨的核心逻辑:这波“强心剂”到底是谁给的?
今天的光伏暴涨,本质是“政策+数据+供应链”三个维度的共振,每一个都踩在了行业的“痛点”上:
首先是政策端的“突发红包”:昨夜23点,国内某光伏装机大省突然发布《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补充方案》,明确2025-2026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补贴提高至0.15元/千瓦时(此前仅0.08元),且补贴期限从3年延长至5年。更关键的是,国家能源局今早盘前悄悄更新了“2025年光伏装机目标”——从原计划的180GW上调至220GW,超市场预期40GW,相当于多了“半个欧洲全年的装机量”。
其次是行业数据的“超预期暴击”:国际能源署(IEA)今早同步更新了三季度全球光伏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380GW,同比增长42%,远超年初市场预期的320GW;其中中国贡献165GW,占比43%,而国内分布式光伏在新增装机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1%直接跳到了62%——终端需求的“韧性”,直接打破了此前“光伏需求见顶”的传言。
最后是供应链的“成本拐点”:硅料价格在连续12周下跌后,本周终于企稳回升2%,主流报价回到6.8万元/吨。我团队测算的数据是:硅料每跌1万元/吨,组件企业毛利率就能提升1.5个百分点;而这次价格企稳,意味着组件企业的采购成本压力彻底缓解,头部企业的毛利率有望从当前的12%修复至15%以上——盈利预期的改善,才是机构敢“大手笔买入”的核心原因。
3 板块内部:谁在领涨?为什么是它们?
今天的光伏大涨不是“普涨”,而是“细分领域的结构性行情”,领涨的方向其实藏着后续的机会逻辑:
第一个领涨的是HJT电池板块:某头部电池企业昨日深夜公告,其HJT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7.5%(此前行业主流水平是26.8%),且量产成本下降至0.8元/W以下——这个成本已经接近传统PERC电池的0.75元/W,意味着HJT技术的“商业化拐点”真的来了。今天板块内的HJT设备、电池片企业集体涨停,本质是“技术替代预期”的发酵。
第二个领涨的是分布式光伏板块:刚才提到的地方补贴政策,直接利好的就是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工商业分布式的投资回报周期,会从原来的6年缩短至4.5年,终端安装意愿会大幅提升。某分布式光伏运营商前三季度新增装机量同比增80%,昨晚刚发的业绩预告也超预期,今天直接20CM涨停,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个领涨的是储能配套板块:新政策里有个细节:“分布式光伏配套储能比例不低于10%”——这意味着装100MW光伏,就得配10MW储能。今天某储能逆变器企业的订单数据泄露:本月新签订单同比增120%,直接带动储能板块跟着光伏“喝汤”。
4 普通投资者该怎么看?别忙着“追涨杀跌”
很多人现在最关心的是“这波能追吗?”,我的建议是“理性看待,别赌情绪”:
短期来看,今天的暴涨是“情绪催化+资金抢筹”的结果,午后可能会出现分化——尤其是那些“没业绩、没逻辑”的小市值标的,很可能会“冲高回落”。如果真的想参与,优先看“机构重仓的龙头股”和“领涨的细分领域核心标的”,别碰“蹭概念的杂毛”。
中长期来看,光伏的逻辑从来不是“短期脉冲”,而是“全球能源转型的确定性”:IEA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会达到1200GW/年,是现在的3倍;国内“双碳目标”下,光伏作为“主力能源”的地位只会越来越稳。但也要注意两个风险:一是海外的贸易壁垒(比如欧盟最新的碳边境税,可能会影响组件出口),二是部分传统产能的过剩(比如PERC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已经降到65%)。
后续可以跟踪三个信号:一是地方补贴政策会不会向全国推广,二是硅料价格能不能持续企稳,三是头部企业的四季度订单数据——这三个信号,才是判断“这波行情能不能延续”的关键。
其实今天的光伏大涨,像极了投资里的“等待与收获”:很多人在过去两个月的调整里慌了神,甚至“割在了底部”,但光伏作为新能源转型的核心赛道,它的逻辑从来不是“短期涨跌”,而是“长期趋势”。就像光伏板一样,哪怕遇到阴雨天,只要它还在那里,等太阳出来的时候,就能持续发电;但投资和光伏板不同的是,你得学会在“阴天”的时候判断“太阳会不会来”,而不是盲目砸掉板子。
投资本身就是一场“长期的修行”,有时候你需要的不是“精准踩点”,而是“熬到趋势兑现的耐心”——毕竟,真正的机会,从来不是“追涨来的”,而是“等出来的”。
来源:清心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