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到唐朝,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李白的诗、杨贵妃的舞,是“天朝上国”的气派。可偏偏有人跳出来说:“别傻了,唐朝根本不是汉人政权,是胡人建的!”
一提到唐朝,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李白的诗、杨贵妃的舞,是“天朝上国”的气派。可偏偏有人跳出来说:“别傻了,唐朝根本不是汉人政权,是胡人建的!”
这话听着离谱,但还真有人能搬出一堆“证据”——从皇帝的血统,到宫里的习俗,再到军队的构成,说得有鼻子有眼。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唐朝到底是不是“胡人政权”?这些说法到底是“实锤”还是“碰瓷”?
先看“血统论”:李渊的血管里,真有胡人基因?
说唐朝是胡人政权,最常被拿出来说的就是“李唐皇室的血统”。毕竟,要论“根正苗红”,汉人政权的皇帝总得是“纯汉人”吧?可李渊一家的族谱,还真有点“复杂”。
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属于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可不是纯汉人圈子,而是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北魏后,联合北方汉人豪强形成的“混合团体”。更关键的是,李渊的妈妈,也就是李世民的奶奶,姓独孤,是货真价实的鲜卑贵族;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这么算下来,李世民身上至少有一半鲜卑血统,到了唐高宗李治,鲜卑血统占比就更高了。
于是有人说:“你看,皇帝都有胡人血统,唐朝不是胡人政权是什么?”这话听着有道理,可咱们得掰扯清楚:在中国历史上,“政权属性”从来不是看皇帝的“血统”,而是看“统治方式”和“文化认同”。
就像清朝的康熙皇帝,身上也有蒙古血统和汉人血统(顺治的妈妈是孝庄太后,蒙古人;康熙的妈妈是佟佳氏,汉人),但没人说清朝是“蒙古政权”或“汉人政权”。唐朝更不用说了:李渊和李世民一直以“汉人正统”自居,登基后尊奉孔子、推崇儒学,还把老子(李耳)尊为“圣祖”,强调自己是“汉人后裔”;朝廷的制度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考的是儒家经典,跟之前的汉人政权没两样。
总不能因为皇帝外婆是胡人,就说整个政权是胡人吧?要是这么算,那中国历史上一半以上的政权都得“改户口”了。
再看“习俗论”:唐朝人爱穿胡服、吃胡食,就是胡人政权?
除了血统,还有人拿唐朝的“生活习俗”说事:“你看唐朝人,男人穿胡服、戴胡帽,女人穿回鹘装、跳胡旋舞;吃的是胡饼、喝的是葡萄酒,连娱乐都爱打马球——这些都是胡人习俗,不是胡人政权能这么开放?”
这话确实没说错,唐朝的“胡风”确实浓。长安城里,到处都是胡人商人,街上能听到突厥语、波斯语,甚至还有专门的“胡姬酒肆”,胡姬跳着舞陪客人喝酒,比现在的“网红店”还火。就连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都痴迷突厥文化,没事就穿着突厥衣服,学突厥人放羊,还说“我要是当了皇帝,就去突厥当可汗”。
可问题是,“喜欢胡人习俗”和“是胡人政权”,完全是两码事。就像现在我们穿牛仔裤、吃汉堡,没人说中国是“欧美政权”一样。唐朝的“胡风”,本质上是“强大后的自信”——因为唐朝国力强,能吸引周边国家来朝贡,所以才敢开放包容,不怕被“同化”。
而且,唐朝对“胡俗”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胡服方便骑马,就被改成军装,让士兵穿;胡旋舞好看,就纳入宫廷娱乐,但朝廷的礼仪还是用汉人传统的“周礼”;胡饼好吃,就推广到民间,但老百姓的主食还是馒头、米饭。说白了,唐朝是把“胡俗”当成了“生活调剂品”,而不是“治国根本”。
反观真正的胡人政权,比如北魏,孝文帝为了汉化,专门下令禁止穿胡服、说胡语,甚至让鲜卑贵族改汉姓;而唐朝根本没这么做,因为它从没想过“汉化”或“胡化”——它本身就是以汉文化为核心,兼容并包的政权。
最后看“军事论”:唐朝军队里有胡人将领,就是胡人政权?
还有一个“硬核证据”:唐朝的军队里,有很多胡人将领,比如李光弼是契丹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哥舒翰是突厥人,甚至连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仆固怀恩,都是铁勒人。于是有人说:“军队里全是胡人将领,不是胡人政权能这么信任胡人?”
这话也有点道理,但还是没说到点子上。唐朝用胡人将领,不是因为“自己人”,而是因为“能打”。唐朝疆域太大,从东北到西域,战线拉得长,需要熟悉当地地形的将领;而胡人将领大多擅长骑马打仗,对草原和西域的情况了如指掌,用他们比用汉人将领更方便。
而且,唐朝对胡人将领的“信任”是有前提的——必须认同唐朝的统治,必须遵守唐朝的法律。比如高仙芝虽然是高句丽人,但他一辈子为唐朝打仗,平定西域的叛乱,最后因为战败被唐玄宗处死,也没敢反抗;李光弼虽然是契丹人,但他平定安史之乱时,比很多汉人将领还卖力,甚至因为操劳过度病死在任上。
反观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也是胡人,但他们反叛唐朝,最后还是被唐朝军队平定了。这说明什么?唐朝的军队不管将领是汉人还是胡人,核心都是“为唐朝效力”,而不是“为胡人效力”。要是唐朝真的是胡人政权,安禄山反叛时,怎么会有那么多汉人将领站出来反抗?
结语:别被“胡人政权”的说法带偏,唐朝的核心从来没变
其实,说唐朝是“胡人政权”,本质上是对“政权属性”的误解。在中国历史上,“汉政权”从来不是靠“血统”或“习俗”定义的,而是靠“文化认同”和“统治体系”——只要以汉文化为核心,沿用汉人政权的制度,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就是汉人政权。
唐朝确实有胡人血统、胡人习俗、胡人将领,但这些都是“表象”。它的核心始终是汉文化:皇帝推崇儒学,官员通过科举选拔,法律依据《唐律疏议》(以汉律为基础),老百姓认同“华夏”身份。就连周边的胡人政权,比如突厥、吐蕃,也一直把唐朝当成“汉人王朝”来打交道。
至于为什么会有“唐朝是胡人政权”的说法?要么是为了博眼球,故意制造“颠覆认知”的话题;要么是对历史一知半解,把“表面现象”当成了“本质”。
不过话说回来,唐朝的“胡风”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不纠结于“血统纯正”,不害怕“文化融合”,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一切,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盛唐气象”。要是唐朝真的是“纯汉人政权”,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了。
你觉得唐朝算不算“胡人政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纪双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