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姑林秀英站在自己的菜摊前,手里紧握着那张皱巴巴的录取通知书,眼神坚定得让人心疼。
"林秀英,你疯了吗?为了一个侄女倾家荡产?"
"她考上剑桥又怎样?你一个摆摊的,哪来的钱供她出国?"
"别做梦了!等她飞黄腾达了,还会记得你这个摆摊的姑姑?"
2003年夏天的菜市场里,几个邻居的嘲笑声刺耳地回荡着。
小姑林秀英站在自己的菜摊前,手里紧握着那张皱巴巴的录取通知书,眼神坚定得让人心疼。
"我信她,这孩子不会忘本。"
凌晨3点的批发市场,小姑推着破三轮的身影在昏黄路灯下显得格外单薄。
每天摆摊14小时,只为凑够那笔对她来说天文数字般的学费。
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数着一张张皱巴巴的钞票,每一分钱都浸透着汗水和希望。
21年过去了,那些冷嘲热讽是否应验?当年那个誓言"绝不忘本"的女孩,如今身在何方?
01
2003年7月15日,这一天改变了两个女人的命运。
林雨萱手里拿着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坐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发呆。
18岁的她刚刚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悲喜交加——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剑桥大学,却发现家里根本拿不出那笔巨额的留学费用。
"雨萱,别愁了,我们想想办法。"小姑林秀英一边说着,一边从柜子里翻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是她这些年攒的所有积蓄。数了三遍,一共只有八万块钱,连学费的零头都不够。
"小姑,算了吧,我去读本地的大学也一样。"林雨萱看着小姑为难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
"不行!"林秀英突然站起来,语气异常坚决,"这是剑桥,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你有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弃。"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雨萱眼睁睁看着小姑做出了一系列让她震撼的决定。
首先是卖房子。那套30平米的小房子是林秀英唯一的财产,也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当买家递过那叠钞票时,林秀英的手抖得厉害,但还是签了字。
"小姑,我们住哪儿?"林雨萱心疼地问。
"我租了个地下室,便宜。"林秀英轻描淡写地说,仿佛刚才卖掉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一件旧衣服。
那个地下室位于城市的边缘,潮湿阴暗,只有不到15平米。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小小的通风口。每当下雨天,墙壁上就会渗水,地面湿漉漉的。林雨萱第一次走进去时,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小姑,这里怎么住人啊?"
"能遮风挡雨就行了。"林秀英乐观地说,"等你出国了,我一个人住正好。"
为了节省电费,她们晚上很少开灯。小姑总是点着蜡烛在昏暗的光线下为林雨萱整理出国的资料。那个画面深深印在林雨萱心里——小姑弯着腰,在微弱的烛光下一页页地翻看着英文材料,虽然她根本看不懂,但还是很认真地帮忙整理。
卖房的钱还是不够,林秀英又去找亲戚借钱。
"秀英,你真的疯了!一个女孩子家,出国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大伯林国强直接拒绝了她。
"就是,你这么大岁数了还没结婚,应该先考虑自己。再说,国外那么危险,一个小姑娘去了能有什么好?"二姑林美华的话更加刻薄。
三叔林国军倒是客气一点,但也婉拒了:"秀英啊,不是叔不帮你,实在是家里刚买了房,手头紧得很。你看这样,我先借你五千,其他的你再想想办法。"
一圈跑下来,亲戚们要么直接拒绝,要么象征性地借个几千块钱。总共只借到了不到两万块钱,距离所需的费用还差得很远。
"小姑,真的算了吧。我看到你这么辛苦,心里比什么都难受。"林雨萱看着小姑疲惫的脸庞,心疼得想哭。
但林秀英好像有股子狠劲上来了。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菜市场租了个摊位。
"我要摆摊卖菜,每天都摆,一直摆到你出国为止。"
从那一天开始,林秀英的生活完全改变了。每天凌晨2点起床,先是简单洗漱,然后推着破三轮车去批发市场进货。批发市场在城郊,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
第一天去批发市场时,林秀英完全不知道怎么选菜。看着那些经验丰富的菜贩子熟练地挑选着蔬菜,她只能在一旁学习观察。
"大姐,你是新来的吧?"一个中年男人看出了她的生疏,"第一次做这行?"
"是的,请多指教。"林秀英谦逊地回答。
"这青菜要选叶子翠绿的,根部发白的,这样新鲜。土豆要选皮光滑的,有芽眼的不能要。萝卜要掂分量,沉的水分足..."
那个好心的批发商老板给她讲了很多挑菜的技巧。林秀英认真地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生怕忘记了任何细节。
菜市场里最便宜的菜,她都要精挑细选,为了多赚几毛钱的差价。每天进货花费200块钱,如果全部卖完,能赚到50-80块钱。看起来不多,但对当时的林秀英来说,每一分钱都珍贵无比。
"林秀英,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干起这种活儿了?"邻居李大妈好奇地问。
"为了供侄女出国读书。"林秀英一边整理青菜一边回答。
"出国?花那么多钱值得吗?我看你是被人忽悠了。女孩子读书读到高中就够了,出国那么远,万一有个什么事怎么办?"
面对各种质疑和嘲笑,林秀英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她只是埋头干活,计算着每天的收入,盘算着距离目标还差多少。
最让林雨萱心疼的是小姑的手。原本细嫩的手掌,短短一个月就布满了老茧和伤口。
搬运蔬菜时被竹筐划破,用冷水洗菜时被冻裂,数钱时被纸币割伤。
每天晚上,小姑都要用创可贴贴满双手,有时候一只手上就贴了七八个。
"小姑,疼吗?"林雨萱看着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心疼得直掉眼泪。
"不疼,习惯了。"林秀英总是这样回答,然后继续数着当天的收入。
"你看,今天赚了75块,比昨天多了5块呢。"
八月的天气酷热难耐,菜市场里更是闷热得像蒸笼。地面温度能达到50多度,站在上面就像踩在铁板上。林秀英从早上5点站到晚上8点,中间只有吃饭时坐一会儿。汗水湿透了衣服,又被风吹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中午最热的时候,其他摊主都会休息一会儿,但林秀英舍不得。她说:"这个时候买菜的人虽然少,但都是急需的,价格能卖得高一点。"
有一次,天气特别热,林秀英中暑了。她坚持不去医院,只是买了几包藿香正气水,说花钱看病太不值得。林雨萱看着小姑苍白的脸色,强行拉着她去了诊所。
"医生说你血压有点低,要注意休息。"林雨萱担心地说。
"没事的,就是太热了。明天我戴个帽子就好了。"林秀英依然乐观。
"小姑,你歇会儿吧,我来看摊。"林雨萱心疼地说。
"不行,你要准备出国的手续,哪有时间做这些。而且你的手要用来写字,不能弄粗糙了。"
林秀英的坚持让林雨萱既感动又无奈。她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小姑,比如晚上帮忙洗菜、整理账目,早上帮忙搬运货物到三轮车上。
就这样,林秀英一个人撑起了整个摊位。她很快学会了与顾客讨价还价,学会了在竞争激烈的菜市场中争取客源。她甚至学会了一些销售技巧,比如在菜品上洒点水让它们看起来更新鲜,把好的菜放在上面吸引顾客。
每天的收入虽然不多,但她记得清清楚楚。五十、八十、一百二,每一笔钱都让她看到希望。她有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每天的收支情况:
"8月5日:进货185元,卖出248元,净赚63元。" "8月6日:进货200元,卖出275元,净赚75元。" "8月7日:进货190元,卖出260元,净赚70元。"
每天晚上,她都会把当天的收入加到总数里,然后计算距离目标还差多少。看着数字一天天增长,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笑容。
九月初的一个晚上,林秀英数着这个月的收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雨萱,差不多够了!"她兴奋地说,"再有半个月,就能凑齐你的学费了!"
看着小姑激动的样子,林雨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两个多月来,她眼睁睁看着小姑从一个斯文的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满手老茧的菜贩子。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剑桥梦。
"小姑,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报答你。"林雨萱哽咽着说。
"傻孩子,不用报答,你有出息就是对小姑最好的报答。"林秀英摸着她的头,"记住,出国后要好好做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变得多成功,都要记住今天的这份情。"
那一刻,林雨萱在心里发下誓言:这辈子绝对不会忘记小姑的恩情,绝对不会让她失望。她要用一生来报答这份无私的爱。
02
2003年9月28日,首都机场。
林雨萱推着行李箱,小姑林秀英紧紧跟在身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摆摊生涯,小姑明显瘦了一圈,脸上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但眼神里满含着骄傲和不舍。
"雨萱,到了那边要按时吃饭,别为了省钱饿着自己。"林秀英一边走一边絮叨着,像所有送别孩子的长辈一样。
"小姑,我知道的。"林雨萱点点头,心里五味杂陈。
"还有,要和同学们搞好关系,但也要保护好自己。外国和国内不一样,你一个小姑娘要多加小心。"
到了安检口,林秀英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
"这里面是生活费,够你第一学期用的。记住,有困难就给小姑打电话,家里还有钱。"
林雨萱接过信封,手沉甸甸的。她知道这些钱是小姑用什么换来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辛苦摆摊,无数次被人讨价还价,无数次在炎热中挥汗如雨。
"小姑..."林雨萱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
"去吧,时间不早了。"林秀英强装轻松地笑了笑,"小姑等着你的好消息。"
告别的那一刻,林雨萱回头看见小姑在人群中挥手,眼里含着泪水却努力地笑着。那个画面深深烙在了她的心里。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林雨萱终于到达了伦敦。希思罗机场的繁华让她有些眩晕,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新奇。从机场到剑桥大学的路上,她透过车窗看着英国的乡村风光,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刚到剑桥的日子是艰难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学业压力,每一样都让林雨萱感到吃力。特别是看到其他同学的奢华生活时,她更感到自己的格格不入。
宿舍是传统的英式建筑,古老而优雅。林雨萱的房间在二楼,窗外是一片绿色的草坪。
室友艾玛来自伦敦的富裕家庭,衣橱里挂满了名牌衣服,每个周末都会开车回家。
另一个室友索菲亚的父亲是投资银行家,每个月的生活费比林雨萱一学期的还多。
"雨萱,这件衣服是我在巴黎买的,你觉得怎么样?"艾玛展示着一件昂贵的外套。
林雨萱看了看价格标签,心里暗暗吃惊。这件衣服的价格相当于小姑摆摊一个月的收入。
"很漂亮。"她勉强笑着说。
"周末我们去伦敦购物吧,哈罗德百货有新品上市。"艾玛热情地邀请。
"抱歉,我要在图书馆复习。"林雨萱总是这样推辞,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花在购物上。
每当室友们聊起假期去欧洲各国旅行,或者谈论最新的奢侈品时,林雨萱都会想起小姑在菜市场里的身影。那种强烈的对比让她既感激又自卑。
第一个月的学习让林雨萱感到压力巨大。教授们说话很快,专业术语很多,她经常跟不上节奏。为了不落后,她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学习几个小时。图书馆成了她最常去的地方,经常学到深夜才回宿舍。
"林,你总是这么用功吗?"同班的英国同学詹姆斯好奇地问。
"是的,我必须努力。"林雨萱回答得很简单,没有解释背后的原因。
她不敢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学费是小姑用摆摊赚来的。她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被人同情。
第一学期结束时,林雨萱的成绩排在班级前五名,还拿到了一笔奖学金。她兴奋地给小姑打了电话。
"小姑,我这学期的成绩很好,拿了奖学金。"
"真的吗?太好了!我就知道雨萱是最棒的!"电话那头传来小姑兴奋的声音,背景里还有菜市场嘈杂的叫卖声。
"小姑,你还在摆摊吗?"林雨萱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是啊,习惯了。而且这样能多攒点钱,以防你有什么急用。天气冷了,我买了个小火炉,不会冻着的。"
听到这话,林雨萱的心情复杂得很。一方面感动于小姑的付出,另一方面又希望小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小姑,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不累,看到你这么争气,小姑高兴都来不及呢。对了,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我攒够钱了,明年给你买件厚衣服,听说英国很冷。"
挂断电话后,林雨萱忍不住哭了。她想象着小姑在寒冷的冬天里依然坚持摆摊,只是为了给她攒钱买衣服,心里既感动又内疚。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雨萱在剑桥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参加了中国学生会,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中国同学。
慢慢地,她开始融入当地的环境,交了更多的朋友。
二年级时,林雨萱遇到了约翰,一个来自贵族家庭的英国男孩。
约翰英俊、幽默,而且家境优渥。
他在经济学院学习,成绩优秀,是学院学生会的主席。
他对林雨萱很好,经常带她参加各种高档的社交活动。
"雨萱,你的英语进步真快,现在已经没有口音了。"约翰夸奖道。
"谢谢,我一直在努力适应这里的生活。"林雨萱回答,心里却有些复杂。她确实在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口音,让自己听起来更像本地人。
"我父母想见见你。下个周末来我们庄园做客吧。"约翰提议。
"你父母知道我的情况吗?"林雨萱有些担心。她从来没有详细告诉过约翰自己的家庭背景,只是简单地说家里条件一般。
"放心吧,他们会喜欢你的。"约翰安慰道。
但当林雨萱真的去约翰家做客时,她深深感受到了差距。
庄园占地几百亩,古堡般的建筑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花园里有专门的园丁打理。
约翰的父母虽然表面上很客气,但言谈间透露出的优越感让林雨萱很不自在。
餐厅里悬挂着家族祖先的肖像,餐具都是精美的银器。晚餐时,仆人们穿着制服为他们服务,整个场面让林雨萱想起了英国电影里的贵族生活。
"雨萱,你父母是做什么的?"约翰的母亲卡罗琳夫人问道,语气虽然礼貌,但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他们...已经去世了。我是跟着姑姑长大的。"林雨萱如实回答。
"哦,很遗憾。你姑姑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林雨萱犹豫了一下,想起小姑在菜市场摆摊的画面,想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最终还是撒了个谎:"她在做生意。"
"什么生意?"卡罗琳夫人继续追问。
"食品...食品生意。"林雨萱含糊地回答。
她不敢说小姑是摆摊卖菜的,害怕被约翰的家人看不起。那一刻,她第一次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耻。
回到宿舍后,林雨萱给小姑打电话的频率开始减少。
以前每周都会打,后来变成两周一次,再后来变成一个月一次。
她总是找各种借口,说课业繁重,说要准备考试,说要参加社团活动。
"雨萱,最近怎么很少给小姑打电话?是不是太忙了?"有一次,小姑在电话里关切地问。
"是的,课业比较重。"林雨萱回答得有些敷衍。
"那你要注意身体,别累坏了。小姑这边一切都好,摊子生意也不错。春天到了,卖菜的人多了,竞争激烈,但小姑学会了很多新招数。"
听着小姑开心的语气,林雨萱心里涌起一阵内疚,但她还是没有说出真实的原因。她开始害怕与小姑通话,害怕听到菜市场的嘈杂声,害怕被提醒自己的真实出身。
三年级时,林雨萱已经完全适应了剑桥的生活。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在学生会担任国际事务部部长,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学生。
她开始学会如何在高档场合应对自如,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如何在社交场合展现自己的魅力。
她的衣着品味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没有室友们那么奢华,但她学会了用有限的预算打造得体的形象。她开始关注时尚杂志,学习化妆技巧,甚至为了买一件合适的晚礼服而节省了一个月的生活费。
但与此同时,她与小姑的距离越来越远。
当室友们谈论家庭时,林雨萱会刻意避开这个话题。当有人问起她的背景时,她总是含糊其辞。她甚至开始编造一些故事,说自己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些遗产供她生活。
这些谎言让她在社交场合更加自信,但也让她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会想起小姑,想起那个破旧的地下室,想起菜市场的嘈杂声。但白天醒来,她又会告诉自己,那些都是过去了,现在的她已经是另一个人了。
大四那年,林雨萱获得了一家知名投资银行的实习机会。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全校只有五个学生被选中。实习期间,她表现出色,得到了上司的赏识,毕业后直接被录用为正式员工。
"雨萱,恭喜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约翰拥抱着她说,"你决定毕业后留在伦敦工作吗?"
"是的,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林雨萱点点头。
那一刻,她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答应过小姑要回国的承诺。伦敦的生活太精彩了,这里有无限的机会,有她向往的生活方式,有她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毕业典礼那天,林雨萱穿着学士服,手里拿着剑桥大学的学位证书。她拍了很多照片,但没有一张想要发给小姑看。
她觉得小姑不会理解这种成就的意义,就像她现在已经不理解小姑当年摆摊的辛苦一样。她觉得自己和小姑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03
2007年,林雨萱正式开始在伦敦的职业生涯。
华丽的办公大楼位于金融城的心脏地带,四十层的摩天大楼俯瞰着整个伦敦。
林雨萱的办公室在二十五层,宽敞明亮,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泰晤士河的美景。
每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打交道,处理着数百万英镑的交易。
她的年薪已经达到了六位数,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她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精英圈子。
"林,这个项目的分析报告做得很棒。"
部门经理史密斯先生夸奖道,"你有成为合伙人的潜质。"
这样的认可让林雨萱备受鼓舞。她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能够得到上司的认可意味着什么。
工作第二年,林雨萱搬进了金丝雀码头的高档公寓。这是一套两居室的现代化公寓,装修精致,家具都是设计师款。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泰晤士河,她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一切都是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公寓的租金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但现在她可以轻松负担。她开始购买昂贵的化妆品,定制的职业套装,甚至买了一辆小巧的奥迪车。生活品质的提升让她感到无比满足。
"雨萱,今晚有个慈善晚宴,你愿意做我的伴侣吗?"约翰邀请道。他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定,约翰甚至暗示过结婚的想法。
"当然可以。"林雨萱微笑着答应。她已经习惯了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各种晚宴、酒会、艺术展览,这些都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慈善晚宴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参加的都是伦敦金融界的精英。林雨萱穿着一袭黑色晚礼服,举止优雅地与各界名流交谈。没有人会想到,几年前她还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中国女孩。
"雨萱,你的英语越来越地道了,根本听不出口音。"一位银行家夫人夸赞道。
"谢谢,我一直在努力融入这里的生活。"林雨萱得体地回应。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看到来电显示是一个中国号码,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
"雨萱?是我,小姑。"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但听起来有些虚弱。
"小姑?怎么了?"林雨萱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我...我生病了,在医院。医生说需要手术,但费用比较高..."小姑的声音很小,似乎不想给她增加负担。
林雨萱的心里一沉。她已经很久没有给小姑寄过钱了,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小姑生病的消息让她感到内疚和不安。
"需要多少钱?"她问道。
"五万块钱。雨萱,小姑不想为难你,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我不想去借钱,那些亲戚你也知道,当年我们困难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态度..."
五万块钱,对现在的林雨萱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她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这个数字。但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内疚和不安。也许是因为她意识到,这么长时间以来,她从来没有主动关心过小姑的生活。
"我马上给你转钱。"她说。
"谢谢雨萱,小姑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哭腔,"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小姑?"
林雨萱看了看周围灯火辉煌的宴会厅,看了看正在寻找她的约翰,突然觉得说不出话来。
"我...我工作很忙,可能要等一段时间。"
"那就等你有时间再说吧。小姑不着急,只要知道你过得好就行了。"
挂断电话后,林雨萱立刻转了钱过去,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想过小姑了,也很久没有想过那个在菜市场摆摊的艰苦岁月。
那一夜,她躺在豪华的公寓里失眠了。
透过落地窗看着泰晤士河上的夜景,她想起了那个潮湿阴暗的地下室,想起了小姑在烛光下整理资料的身影。
此后的几年,林雨萱在职业道路上一路高升。
她跳槽到了一家更大的投资银行,职位从分析师升到了副总裁,年薪也翻了好几倍。
她买了更大的房子,开始收藏艺术品,生活越来越精致。
她的社交圈子也越来越高端。她认识了政府官员、企业家、艺术家,参加的聚会都是伦敦上流社会的顶级活动。她学会了品酒,学会了欣赏歌剧,学会了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
与此同时,她与约翰的关系也越来越稳定。2012年,约翰向她求婚了。
"雨萱,嫁给我吧。我们可以在我家的庄园举办婚礼,邀请所有的朋友和家人。"约翰单膝跪地,手里拿着一枚钻戒。
林雨萱看着这枚价值不菲的钻戒,心情复杂。如果嫁给约翰,她就真的成为了英国上流社会的一员,再也不用为自己的出身感到不安。她可以彻底摆脱过去,成为一个真正的"贵族"。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说。
"没问题,你慢慢考虑。不过,我想见见你的家人,特别是你常提到的姑姑。"
听到这话,林雨萱的心跳漏了一拍。她从来没有向约翰详细描述过小姑的真实情况,只是说她是个做生意的女人。如果约翰见到真正的小姑,看到她摆摊卖菜的样子,会怎么想?
"她...她现在身体不太好,不方便远行。"林雨萱找了个借口。
"那我们可以去中国看她啊。我一直想去中国旅行呢。"约翰热情地说。
"我们再看看吧。"林雨萱敷衍地回答。
那天晚上,林雨萱给小姑打了个电话。这是她这一年来第三次主动给小姑打电话。
"小姑,你身体好些了吗?"
"好多了,雨萱。谢谢你当时帮助小姑。"小姑的声音听起来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手术很成功,医生说恢复得不错。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小姑想你了。"
"我...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工作上有很多事情。"
"雨萱,你是不是已经不想回国了?"小姑突然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失落。
这个问题让林雨萱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确实,她已经在伦敦生活了快十年,这里已经成为了她的第二个家。而且,如果嫁给约翰,她就更没有理由回国了。
"没有,我当然想回去看你。只是现在确实很忙。"她违心地说。
"那就好。小姑等你,一直等你。不过雨萱,小姑想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还记得自己是谁吗?"
这个问题让林雨萱愣住了。她不明白小姑为什么这样问。
"我当然记得,我是林雨萱啊。"
"我是说,你还记得你是从哪里来的吗?还记得是谁把你送到剑桥的吗?"
小姑的话让林雨萱感到不安。她当然记得,但她不想记得。
"小姑,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好。等我有时间了,一定回去看你。"
"好吧,小姑等你。"
挂断电话后,林雨萱望着窗外的伦敦夜景,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感受。她知道自己在撒谎,也知道自己正在背叛当年的承诺。但她已经走得太远,回不了头了。
她开始刻意避免想起过去的事情。每当记忆试图涌上心头时,她就用工作来填满自己的时间。她变得更加忙碌,更加专注于事业的发展。
2015年,一个转折点到来了。林雨萱所在的银行被一家中国投资公司收购,她被调到亚洲部门,负责中国业务的拓展。
"雨萱,公司希望你能回中国工作一段时间,利用你的背景和人脉开拓市场。"
总经理对她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成功的话,你很可能会被提升为亚洲区总监。"
亚洲区总监,这意味着更高的职位和收入,也意味着她的职业生涯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这也意味着她必须回到中国,面对她已经逃避了十多年的过去。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说。
当天晚上,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约翰。
"如果你必须回中国工作,我可以和你一起去。"约翰表态道,"我们可以把这当作一次冒险。"
林雨萱摇摇头:"你在伦敦有自己的事业,没必要为了我放弃一切。"
"那你的意思是要拒绝这个机会?"
林雨萱沉默了。她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可能再也不会有了。但回到中国,意味着她必须面对小姑,面对自己的过去。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经过一个星期的纠结,林雨萱最终接受了这个职位。
她告诉自己,这只是为了事业,回国并不意味着什么。她可以在中国生活,但保持与过去的距离。
2015年10月,林雨萱回到了阔别12年的祖国。
04
上海的摩天大楼群让林雨萱感到陌生而震撼。
12年的时间,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浦东的金融区比伦敦金融城还要现代化,到处都是正在建设的工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她坐在专车里,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象,心情五味杂陈。
"林总,这是您的办公室。"助理小张引导她走进位于陆家嘴的豪华写字楼。
办公室在48层,透过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黄浦江。
办公室装修豪华,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
林雨萱站在窗前,恍惚间觉得这一切都不太真实。
曾几何时,她只是一个为学费发愁的普通女孩,如今却成了跨国投资银行的亚洲区高管。
"林总,明天有个媒体采访,是《财经周刊》的专访,主要想了解您的海归经历。"助理汇报着工作安排。
"好的,你帮我准备一下相关资料。"林雨萱点点头,心里却有些不安。她知道媒体肯定会问起她的背景,她需要准备一套标准的回答。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雨萱完全沉浸在工作中。她需要建立新的客户网络,了解中国市场的变化,同时还要管理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团队。工作强度比在伦敦时更大,但成就感也更强。
她很快发现,中国的商业环境与英国有很大不同。这里的节奏更快,竞争更激烈,人际关系也更复杂。但她的海外背景成为了她的优势,很多客户都对她的经历感兴趣。
"林总,您的英语这么好,在国外这么多年,一定有很多有趣的经历吧?"一位客户在饭桌上问道。
"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是开阔了眼界。"林雨萱谦虚地回答。
她在上海最高档的小区租了一套顶楼复式公寓,装修得极其奢华。公寓有三个卧室,两个客厅,还有一个大阳台。每天下班后,她会站在阳台上俯瞰这座国际大都市,感受着成功的快感。
渐渐地,她开始在上海的精英圈子里有了名气。各种商务宴会、慈善活动、高端论坛,她都是座上宾。媒体也开始关注她,称她为"最成功的海归女性之一"。
"林总,您能分享一下您的成功经验吗?"《商业周刊》的记者采访她。
"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努力。"林雨萱回答道,"当然,机遇也很重要。"
"您的家庭对您的成功有什么影响吗?"
"我的家人一直很支持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她含糊地回答,没有具体说明。
"林总,这是您的简历,我已经整理过了。"助理把一份精美的个人简介递给她。
林雨萱看着上面的描述:剑桥大学毕业,伦敦金融界工作十年,现任某投资银行亚洲区总监。简历上没有提到她的家庭背景,只是简单地写着"来自普通家庭"。
她知道这样的表述有些模糊,但也不想深入展开。她已经习惯了回避关于过去的问题。
在上海工作的这段时间,林雨萱几乎忘记了小姑的存在。她太忙了,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见不完的客户。偶尔想起小姑时,她会告诉自己等工作稳定下来再联系。
但事实上,她是在逃避。她害怕与小姑联系,害怕被提醒自己的真实出身。在这个光鲜亮丽的世界里,她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她曾经的贫困经历。
2016年春节前夕,林雨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函。
"林总,这是华东商会的新年慈善晚宴邀请函。参加的都是各界精英,对您的人脉拓展很有帮助。"助理介绍道。
林雨萱看了看邀请函上的地址,那是上海最顶级的五星级酒店。参加者名单上都是她认识或听说过的商界大佬。
"好的,我会参加。"
为了这次晚宴,林雨萱专门订制了一套高档晚礼服,还去做了专业的造型。她要确保自己以最完美的状态出现在众人面前。这种场合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可能会影响她未来的职业发展。
晚宴当天,林雨萱开着刚买的保时捷来到酒店。这辆车是她回国后的第一个大件消费,银色的卡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泊车员恭敬地为她开门,她踩着高跟鞋走进金碧辉煌的宴会厅。
"林总,您好!久仰大名。"一位房地产大亨主动过来打招呼。
"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林雨萱优雅地回应。
宴会厅里汇聚了上海滩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企业家、银行家、政府官员、文化名人,每个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水晶吊灯投射出柔和的光线,巴洛克风格的装修彰显着奢华。
林雨萱在人群中游走,谈笑风生,完全没有丝毫的不自在。
"各位朋友,今晚的慈善拍卖即将开始。"主持人宣布道。
林雨萱端着香槟,准备欣赏这场高端的慈善拍卖。她已经决定要拍下一件艺术品,既是为了慈善,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服务区域,突然停住了。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那里忙碌着,穿着朴素的服务员制服,手里端着托盘。那个人的背影让她心跳突然加速。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她一定是看错了。
但当那个人转过身时,林雨萱手中的香槟杯差点掉到地上。
那是小姑林秀英的脸,虽然比记忆中苍老了很多,但绝对不会认错。
此刻正是2024年春节前的这个夜晚,距离她出国留学已经整整21年了。而她,竟然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重新遇见了改变她命运的那个人。
林雨萱的心跳如雷,手心开始出汗。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是上前相认,还是假装没有看见?
周围依然是觥筹交错的声音,商界精英们正在愉快地交谈着,没有人注意到她内心的波澜。
她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内心五味杂陈。
21年了,她终于又见到了小姑。但这样的重逢,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和内疚。
林雨萱深吸一口气,正准备朝小姑的方向走去。
"林总!"
突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她的肩膀,"您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快来,我介绍几位朋友给您认识。"
是地产大亨陈志华,他热情地拉着林雨萱往VIP区域走。
林雨萱回头看了一眼,小姑已经消失在人群中。
"这位是华润集团的张总,这位是招商银行的李总..."陈志华一一介绍着。
林雨萱机械地与众人寒暄着,但心思完全不在这里。她的目光不断地在宴会厅里搜寻着那个身影。
"林总,您脸色有些不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张总关心地问道。
"没事,可能是有点累了。"林雨萱勉强笑了笑。
就在这时,她又看到了小姑。小姑正在为另一桌客人倒酒,动作娴熟而小心翼翼。
林雨萱注意到,小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比记忆中多了很多。
她穿着普通的服务员制服,在这个奢华的场合显得格外渺小。
"失陪一下。"林雨萱向众人道歉,然后朝小姑走去。
但就在她快要走到小姑身边时,小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抬起头来。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时间仿佛停止了。
小姑的眼中闪过一丝震惊,然后是不敢置信的惊喜。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不敢确定。
"雨...雨萱?"小姑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
林雨萱点了点头,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她想要上前拥抱小姑,但是周围的环境让她犹豫了。
"真的是你!"
小姑激动得手都在颤抖,托盘差点掉在地上。"你回来了!你真的回来了!"
周围的客人开始注意到这边的动静。林雨萱意识到这种场合不适合情感流露,但她又无法控制内心的波动。
"小姑,你怎么会在这里?"她压低声音问道,心里涌起复杂的情感。
"我...我在这里做兼职。"小姑的眼中有些慌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种场合的不合适。
"雨萱,你现在..."
"林总?"
陈志华走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边的情况。"这位是?"
林雨萱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该如何介绍小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两人的关系。
在这个充满成功人士的场合,小姑的身份显得如此突兀。
在场的都是亿万富翁,政府高官,知名企业家,而小姑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员。
"这位是..."林雨萱犹豫着,她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里。
有些人开始窃窃私语,猜测着她和这个服务员的关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宴会厅的另一端突然传来一个声音:"秀英阿姨!您怎么在这里?我到处找您呢!"
说话的人快步走了过来,赫然是今晚宴会的主办方、华东商会会长、身价百亿的地产巨头陈董事长。
更让林雨萱震惊的是,陈董事长对小姑的态度极其恭敬,甚至带着一丝敬畏。
他快步走来,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担心。
"陈总,我正在工作..."小姑有些不知所措,声音里带着慌乱。
"什么工作不工作的,您今晚是我的贵客!"
陈董事长转头对周围的服务员们严厉地说:"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请秀英阿姨到VIP包间休息!谁让您在这里做服务员的?"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包括林雨萱...
来源:有趣的饼干MtSD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