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批完《时代》封面后:杂志换图,新封面又陷抄袭争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20:14 1

摘要:2025年10月下旬,美国《时代》杂志的一连串动作搅动了舆论场,先是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批评紧急更换11月刊封面,引发关于媒体独立性的讨论;紧接着新封面又被指抄袭纳粹战犯相关旧照,让这本百年老牌杂志陷入双重争议。

2025年10月下旬,美国《时代》杂志的一连串动作搅动了舆论场,先是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批评紧急更换11月刊封面,引发关于媒体独立性的讨论;紧接着新封面又被指抄袭纳粹战犯相关旧照,让这本百年老牌杂志陷入双重争议。

这两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折射出美国媒体与政治人物之间长期存在的复杂张力。

事情的起点要从10月14日说起,当天《时代》杂志发布了11月10日刊的初始封面。

这张封面采用特朗普的仰望姿态照片,配文定为“他的胜利”,整体设计风格很快传到了特朗普的视野中。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凌晨1时36分,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Social发文表达强烈反对,称这张照片或许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指责拍摄角度怪异,让他的头发“消失”,还出现了类似“小皇冠”的奇怪元素,明确表示这张照片理应受到批评。

作为美国传媒界的标杆性刊物,《时代》杂志以往并非没有发布过争议性封面。

在特朗普政治生涯的不同阶段,该杂志曾用融化的冰棒、风暴中的剪影等插画形式表现其政治处境,即便引发不满也极少做出调整。

但这次,面对特朗普的公开批评,杂志的反应出乎很多人意料。

10月23日,《时代》杂志正式公布了更换后的新封面,内容换成对特朗普的专访,聚焦其作为加沙与以色列停火协议调解人的角色。

新封面照片中,特朗普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海斯桌”旁,手托下巴,配文改为“特朗普的世界”,从视觉到文字都明显贴合了特朗普的偏好。

封面更换的消息刚发酵,新的争议又在10月26日爆发。

《每日野兽》的报道指出,新封面照片由华盛顿特区摄影师斯蒂芬·沃斯拍摄,而该照片的构图与阿诺德·纽曼1963年为德国实业家阿尔弗里德·克虏伯拍摄的《新闻周刊》照片高度相似。

阿尔弗里德·克虏伯并非普通实业家,其家族创办的克虏伯兵工厂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重要的军火生产商之一,他本人也被认定为纳粹战犯,这层历史背景让“抄袭”指控更具敏感性。

更耐人寻味的是摄影师的反应,报道提到,沃斯曾在Instagram上对询问两张照片关联的评论点过赞,随后又悄悄删除了这些点赞记录。

这一行为被解读为间接承认关联,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质疑。

对此,《时代》杂志迅速做出回应,发言人明确否认两张照片存在任何关联,称抄袭说法完全错误。

并强调此次封面拍摄的参考对象是椭圆形办公室内历任总统的肖像以及《时代》杂志过往的总统封面设计,指责仅凭社交媒体猜测下结论既不负责任,也会助长虚假信息传播。

这场双重风波之所以引发广泛讨论,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与《时代》杂志长达数十年的特殊交集。

作为美国政坛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特朗普一直是《时代》杂志的重要报道对象。

据该杂志自身统计,截至2024年12月,特朗普登上封面的次数已超过40次,在历任美国政治人物中,这一数字仅次于前总统里根与尼克松。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在2016年、2024年两次被评为《时代》“年度人物”,这一荣誉通常授予对当年世界影响最大的个人或群体,足见其在杂志内容战略中的分量。

双方的关系却始终在合作与摩擦中摇摆,《时代》杂志老板曾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公开表示自己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这一立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杂志对特朗普的报道取向。

但特朗普对《时代》的态度同样复杂,他既看重这本杂志的影响力,甚至曾在至少5家高尔夫俱乐部悬挂假冒的《时代》封面,假封面标题直白写着“特朗普在各个方面都赢了……包括电视!”。

同时又会对不符合预期的内容直接发难,此次封面更换并非个例,此前他就曾因杂志用“美利坚分裂国总统”等争议性表述和阴阳脸设计而公开批评《时代》“刻薄”。

对于《时代》此次更换封面的举动,舆论场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解读。

支持方认为,封面照片作为视觉表达的重要载体,理应兼顾主体感受,特朗普作为专访对象,对封面设计提出意见合情合理,杂志的调整属于正常的内容沟通结果。

反对方则直指杂志“向权力妥协”,认为媒体应保持独立判断,不应因政治人物的个人不满就改变既定内容,这种调整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有媒体评论指出,美国媒体与政治人物的互动历来存在微妙张力,罗斯福时期就曾出现总统与“扒粪者”记者既合作又对抗的局面,但媒体独立发声始终被视为核心价值。

而抄袭风波的后续发展,则让这场讨论从“媒体与权力”延伸到“内容创作伦理”。

虽然《时代》否认抄袭,但摄影师点赞又删除的反常操作,以及两张照片在构图上的相似性,让公众对封面创作的严谨性产生怀疑。

在传媒行业,参考经典作品进行创作并不罕见,但涉及纳粹战犯相关影像,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触碰了历史敏感点,这也让杂志的“参考历任总统肖像”的说辞显得不够有说服力。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两起事件反映出社交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境。

一方面,传统媒体需要依托热点人物维持关注度,特朗普作为流量焦点,自然成为《时代》等刊物的重点报道对象,其封面次数远超其他政治人物就印证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让政治人物拥有了直接发声的渠道,特朗普通过TruthSocial瞬间就能将对封面的不满传递给公众,形成舆论压力,传统媒体的内容主导权正在被稀释。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细节捕捉能力远超以往,摄影师的一个点赞动作就能引发连锁质疑,让内容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公众监督之下。

特朗普与《时代》杂志的纠葛或许还会继续,从挂假封面到多次登上真封面,从公开批评到杂志调整内容,双方的每一次互动都折射出美国政治与传媒生态的侧面。

这场风波最大的启示或许在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媒体的内容选择,还是政治人物的公开表态,都需要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审视,才能看清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