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兰州市西固区柳泉镇民俗文化中心围绕“守根脉、聚乡贤、活非遗、兴产业”主线,通过丰富民俗文化活动、深化非遗传承、落实村规民约等举措,将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各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团结力量的重要阵地。
今年以来,兰州市西固区柳泉镇民俗文化中心围绕“守根脉、聚乡贤、活非遗、兴产业”主线,通过丰富民俗文化活动、深化非遗传承、落实村规民约等举措,将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各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团结力量的重要阵地。
丰富民俗文化活动
搭建民族情感交融平台
柳泉镇民俗文化中心依托七大主题展馆资源,策划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各民族群众在参与中增进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感。一是开展传统节日特色活动。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中心举办“社火展演”“端午包粽”“中秋赏月诗会”等活动。春节社火展演整合铁芯子、太平鼓、耍狮子等民间传统项目,打造“文脉赓续、古韵新姿”民俗盛宴,吸引周边各民族群众参与,2025年春节展演吸引超20万人次观看。二是开展文化体验互动活动,民俗文化中心创新推出“一秒入戏” 戏曲体验、农耕器具实操、书法篆刻创作等互动项目。在戏曲馆,游客可试穿秦腔蟒袍戏服,学习戏曲经典手势,沉浸式感受“以衣载道”的东方美学;农耕馆内,组织亲子家庭体验犁地、播种等农耕操作,让青少年了解农耕文明发展脉络,体会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劳动智慧。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文化体验活动40余场次。三是开展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承接西固区第 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各族青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动启动仪式、西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集市”等区级活动,搭建跨区域、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活动中,设置“民族文化展示区”,展示刺绣、剪纸等民族特色文化作品,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文化知识竞赛、才艺展演等互动环节,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深化非遗文化传承
夯实民族文化认同根基
柳泉镇民俗文化中心聚焦铁芯子、八门拳等非遗项目,通过完善传承体系、创新传承方式,让非遗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一是健全非遗传承机制,针对省级非遗铁芯子,依托传承人陈大万的“名师效应”,组建“老中青”传承梯队,开设铁芯子传承培训班,2025年培训学员20余人。二是建立铁芯子展览馆,陈列 1:1 复刻的展演道具、制作原理分解图,系统展示铁芯子从清乾隆年间传入兰州到现代创新发展的历程,让游客了解这项非遗与丝路商道、黄河文明的深厚渊源。对于八门拳,成立兰州八门拳西固区传习所,由第四代传人刘金祖、第五代传人刘克忠牵头,制定《八门拳传承教学大纲》,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开展教学,目前传习所学员达50余人。三是创新非遗传承形式,将非遗文化与研学教育结合,构建“非遗 + 研学”发展模式。开发铁芯子非遗课程,让学生在物理课上实践铁芯子结构设计,历史课还原铁芯子传播的商贸路线,美术课创作铁芯子新剧目;同时,拍摄以铁芯子、八门拳为主题的非遗纪录片,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累计播放量超1万次,扩大非遗文化知晓度,让更多人了解西北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四是推动非遗创新发展,鼓励非遗传承人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创作。八门拳传承人刘克忠将传统战场搏杀术改良为“养生八门拳”,针对中老年群体和上班族推出简化版招式,吸引超500人在线学习;铁芯子传承团队开发迷你铁芯子套装,融入民族团结元素,设计“各族儿女共庆丰收”“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新造型,成为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传承非遗技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递民族团结理念。
落实村规民约
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
柳泉镇民俗文化中心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基层治理,通过规范群众行为、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完善村规民约内容,结合东坪村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促进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和谐稳定”等内容纳入其中。同时,细化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标准,明确喜事烟酒价格、酒席菜量、礼金、车辆数量,丧事不设灵棚、不设宴席、不设酒,提倡碗儿菜,禁止收、送鲜花圈或变相折现等,且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尊重习俗。二是强化村规民约执行:成立由村“两委”干部、乡贤、各民族代表组成的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小组,负责监督村民执行情况。实行党员带头承诺践诺制度,各村与党员干部签订《村规民约执行承诺书》,将执行情况与组织考核、党员考评、群众评议挂钩。2025年以来,累计监督婚丧事宜操办22场,均符合村规民约要求,通过规范操办,有效避免铺张浪费,减少因习俗差异引发的矛盾纠纷,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三是以村规民约树新风,以村规民约为依托,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2025年共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28户。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在民俗文化中心设置“先进典型展示墙” 等方式,宣传先进事迹,引导村民向榜样学习。同时,利用文化中心的乡贤馆、民俗馆等场馆,举办“村规民约进万家” 宣讲活动,邀请乡贤、少数民族代表分享遵守村规民约、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截至目前已开展宣讲18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进一步强化村民的规则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营造“人人讲团结、事事促团结”的浓厚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步,西固区将推动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继续深挖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元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优化场馆功能布局、创新活动形式、强化村规民约引领作用,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甘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