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眉战役特刊 | 刘懋功将军的故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0:04 1

摘要:刘懋功(1916年—2009年),甘肃省庆阳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扶眉战役中,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十师师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

刘懋功将军

刘懋功(1916年—2009年),甘肃省庆阳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扶眉战役中,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十师师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9年12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49年7月11日上午,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在言村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许光达司令员传达了第一野战军前委第七次扩大会议精神,部署关于歼灭国民党胡(宗南)马(马步芳、马鸿逵)军的指示,及第一野战军首长赋予第二兵团的任务是:由礼泉经乾县、法门寺、青化镇,迂回至益店镇、罗局镇,截断敌西逃退路,尔后向午井、扶风发展进攻。

许光达说:“彭总特别提醒我和(王)世泰同志(二兵团政委),最关键的是你们二兵团,你们要隐蔽开进,路上遇小股敌人不要纠缠,突然插入敌后,抢占罗局镇,直逼渭河。兵团决定第四军为一梯队,批准该军第十师担任尖刀任务,今天黄昏出发,明天拂晓前迂回到罗局镇以西。”

听了许司令员的传达,刘懋功师长坐不住了,他想为完成艰巨的尖刀任务提一些建议,便站立起来走到许司令身旁墙上挂的军用作战地图前,用手比划着量图上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然后又把许司令请到地图前指着图说:由礼泉驻地到罗局镇约140里,到眉县火车站约150里,这么远,天又热,还要翻几条大沟,过几条河,天黑出发,明日拂晓到达很困难。

许光达问:你有什么想法?刘懋功提了两条建议:一是出发时间提前到午后。二是全师编为三个梯队:一梯队是3个团的步兵分队,战士不带背包轻装奔袭;二梯队由师炮兵营、各团迫击炮连及各营重机枪连组成,在一梯队后跟进;三梯队由师后勤部带领各团后勤处、包括各连炊事班,携带一梯队战士的背包,在二梯队后跟进。许光达问:提前出发走露消息敌人跑了怎么办?刘师长说:派得力干部带师、团侦察分队提前出发,封锁沿途通向敌人方向的道路,进来的暂扣、出去的不准。

解放军向西进军

许光达听了后说:“好!同意你的意见!”刘懋功回到座位刚坐下,忽然又起来去向许光达说:我得赶快回去做准备。得到批准后,他转身和师政委左爱出门,骑马赶回驻地。

回到师部后,刘懋功和政委召集各团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了兵团会议精神,部署师将要担负的重要任务。组编三个梯队,提前派出侦察分队,封锁由礼泉西南至临平段沿途可通往敌军方向的全部道路,要求全师在一小时内完成准备工作。

下午约三点半左右,刘懋功和政委左爱带领前卫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率先出发。指战员们斗志昂扬,如箭离弦地快速前进,太阳落山时赶到乾县西边的临平,夜幕降临时走到了法门寺,避开寺内敌军从南绕过,一连翻了四条大沟,过了几条河,经青化镇到达益店镇时,已是凌晨四点。从俘获敌游动哨兵中截取敌军口令后与敌斗智斗勇,刘师长带领部队从益店北边绕到西边,在西城门外设置警戒监视敌动向,然后向南往罗局急进。涉过一条水深齐胸的河后,爬坡上塬,突袭驻在塬边的敌三十八军一个营。我二十八团一营从右边迂回攻占了罗局,守敌仓惶逃窜,二十八团三营紧追不舍,攻占了眉县火车站。第三十团绕过罗局继续尾追逃敌。

这时,跟随三十团前卫连进到罗局的刘懋功发现,向东南方向追击逃敌的三十团部队折返向西跑跑来,他急忙到塬边观察,只见塬下敌军数路纵队密集向西急进。此时,军首长来电询问前面的敌人是不是从广东调来的国民党第六十五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刘师长经过了解后,塬下之敌正是六十五军前卫团。随即告知我带领第二梯队的葛海洲副师长,尽快布置炮兵阵地,支援第二十九团和三十团。命令第二十九团和三十团冲下塬去直插敌群。二十八团二营也从右翼主动冲了下去。几支部队互相配合,拦头斩腰打乱了敌阵,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一小时激战,全歼敌前卫团,毙敌团长,俘敌一千三百余人。第二十九团前卫营歼敌通讯大队,俘获三百余人。至此,第十师十四小时长途奔袭150里,截断了敌军西逃之路,胜利完成了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赋予的尖刀任务。

解放军对俘虏进行教育

战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致电祝贺第四军十师夺取罗局镇和眉县火车站,号召全军向十师学习,勉励十师再接再厉,夺取战役全胜。

这次战斗的胜利,既是第四军十师指战员英勇奋战、长途奔袭的结果,也是我军高级将领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的成功典范。

试想:要是许光达司令员坚持已见,按原定作战计划下达命令,让部队在黄昏后出发,部队能在拂晓前赶到150里外的作战阵地吗?再者,如若刘懋功师长当时只是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不敢直言进谏,不提出自己的建议,那会不会贻误战机,造成整个战役的被动局面呢?

可见,在重大战略战役决策中,作为指挥员,勇于谏言和善于从谏都是十分重要的。

摘自《扶眉战役》第三卷

作者简介:

作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