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药的发明跟道家传统的炼丹实践有关,时间有东汉说,晋朝说,唐朝说。唐朝跟药王孙思邈有关,炼丹开始是为了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后来炼成的丹也治一些皮肤病,做为药物。因为屡屡发生炼丹炉爆炸,注意到火药的燃烧爆炸产生的破坏性和发光发火巨响的特性,又运用到军事上和民间的
这个故事讲起来时间跨度有些长。因为牵涉一些历史知识。这件事的起始应该是旧社会。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我查了一下明朝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其中一节讲到了火药的有关内容。
火药的发明跟道家传统的炼丹实践有关,时间有东汉说,晋朝说,唐朝说。唐朝跟药王孙思邈有关,炼丹开始是为了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后来炼成的丹也治一些皮肤病,做为药物。因为屡屡发生炼丹炉爆炸,注意到火药的燃烧爆炸产生的破坏性和发光发火巨响的特性,又运用到军事上和民间的烟火爆竹祭祀庆典上。可以说火药的产生是道家炼丹的副产品。道家也就是早期的化学家。
我说的这件事发生在我村。
那是解放前,不知从什么地方游逛来一位乞丐,就是俗称要饭的。他在要饭的空闲之间,常常拿一个破瓦片在砖墙上面刮一些白色的粉末。我们当地解放前,没有河水浇地,全靠天下雨长庄稼,地表面土地经常会有白花花的一层。我们那里人称盐碱。碱有盐碱和硝碱,这乞丐在砖墙上刮的是硝碱。我们当地叫硝,化学成分是硝酸钾。有位富户家有学问,姓许,老许看乞丐刮硝必有缘故。于是请乞丐来家里吃饭,和乞丐攀谈起来,知道乞丐懂得火药的配方。那刮来的硝就是制造火药的原材料之一。
老许听了心中盘算,这配火药可是个技术,搞好了肯定能发财。于是就把这乞丐留在了家里。老许联络了一些村中富户,商量开办烟花爆竹场,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场地出场地。大家一听这是好买卖,纷纷响应。于是就在前街老鲁家开办了烟花爆竹制造场。这火药的原材料就是硝,硫磺,和木炭,临时根据需要配入镁呀,铜啊等原料,使烟花表现出不同的光色和燃放效果。我们村曾经研发出了很多的产品类型,方圆几十里赫赫有名。每逢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十五元宵节,燃放烟花是我村一项保留项目。名目有火树,火供,猴上杆,火马,火龙,文武鞭,地出溜,气火,炮打月明,天鹅嬔蛋,火瓮,等等,每当举行烟花活动,那是人山人海,观者如潮。但是,这种活动,确是蕴藏着巨大的隐患。烟花落到柴禾堆上会造成火灾,制造研磨火药不慎会造成爆炸事故。因为我村造烟花名声在外,有外村也想引进技术,开发财源。本来这技术都是保密的。俗话说:是车都碍路,同行是冤家。但耐不过他们人托人,脸托脸,人情世故,盛情难却,不得已,答应做人家的老师傅,传授技艺。请我村当老师的村是八公桥李家楼村。在这里发生了重大的生产事故。据说当时在这村的造火药老师一个叫丁兰,一个叫根,当时是因为研磨火药力度过猛,还是不小心闹出了火星,引燃了存放火药的仓库。
当时,房屋四面墙轰然倒塌,屋顶梁檩飞出去几里地开外。老师根当场烧死,老师丁兰受伤,幸能保命。当时这里离我村有十几里地远,村中都听到了巨响,房屋墙头震得晃动,簌簌落土。我村称这次事故叫李家楼里放大炮。当然,事故虽然可怕,但这买卖确实利润也可观。后来在生产队解散后的时期仍在生产。我的同学中有几位姓刘的,姓宋的小伙伴,也多加入生产制造。乡里干部在年关也托大队干部的脸面,前来讨烟花爆竹,有时为了搞好领导间团结友爱,也会主动纳献孝敬。总之也是一份不小的负担。后来,因为生产烟花爆竹属于危险品,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乡里政策予以取缔,至此,我村的烟花爆竹生产就画上了句号,在我村的历史舞台上缓缓落幕。
来源:北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