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在直播间当着全国观众说清楚:别给我们任何员工寄卡、现金、礼物,发现就永久拉黑,还补一句“你应该把他发给你的员工让你的员工收入高点”
他在直播间当着全国观众说清楚:别给我们任何员工寄卡、现金、礼物,发现就永久拉黑,还补一句“你应该把他发给你的员工让你的员工收入高点”
起因其实挺生活化
国庆前后,有商家往“与辉同行”公司寄了几千元的购物卡,包裹在收发室躺了三个月没人认领,像一块烫手的山芋
这事把董宇辉的敏感点彻底点燃——不收,不认,不留
他随即在10月的直播里公开喊话,把规矩讲到最直白:别送,送了断合作
之前的风气不是没见过,2024年8月底,某厂商给商务员工的孩子塞礼物,他把品牌直接拉黑;
更早从2023年开播,“与辉同行”就声明不收坑位费、拒绝送礼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底线,守久了才算本事
大家爱说他是“靠文化走红”的主播,可我更在意他在灰色地带的选择
“送礼好办事”在不少行业是潜规则,他却把桌子掀了
结果很快显现出来,齐鲁壹点等官媒用专题报道点名肯定,态度不止是鼓掌,更像给一把正风气的锤子
官媒这次点名,不是捧人,是捧规则
其实,这份“硬气”不是突然生出来的
2015年他从西外毕业进新东方,教到最年轻的教研主管;
2021年公司转直播,他被推到台前,直播间最难的时候同时在线只有个位数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一句话,像把窗子推开
他靠的是清澈的表达,而不是乱七八糟的通道费
这两年也有风波
有人把他年入几十亿的截图乱传,名人效应最容易被“加戏”
他在直播里一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把水面拨开
此前罗永浩在社交平台提过类似说法,引发热议;
随后不知从哪儿蹦出所谓“2024年中国网络主播净收入排行榜”截图,他在1月13日广东行首场直播里当场否认
这种直球回应,比任何公关稿都干脆
再看他在公共叙事里的位置
2025年9月,他出现在九三阅兵观礼现场,接受权威媒体采访,几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的配文让人记住了那天的肃穆
这不是流量的热闹,是他跨过娱乐的边界,去讲更大的题
到10月,央视总台与“与辉同行”签了品牌强国工程的合作意向书
合作盘子更大,要求自然也更高
回到这次“别送礼”的直播,真正扎心的是那20个字
“你应该把他发给你的员工让你的员工收入高点”,像给很多老板上了一堂常识课
一个公司把额外资金用在员工身上,不是情怀,是算得清的账
很多打工人听到这句,是笑里带泪——我们要的从来不复杂,公平一点,尊重一点
网友说“从打工人变成老板,却没变成资本家”,你可以觉得夸张,但至少说明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人味和边界
他的“人味”还开在田间
在重庆奉节的助农直播里,据公开报道,两小时卖出三百万斤脐橙,带着六十多位果农开账号卖货,“奉节脐橙”搜索量暴涨,当地农户说“他是在免费帮我们宣传”
把流量挪到土地上,才有持久的香味
10月25日,他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第32届杨凌农高会开幕式,晚上的“科技奇妙游”直播把陕西的优质农产品和农科好物一口气售空,现场热度一路飙
你能感觉到,他把“文化主播”做成了“助农合伙人”
数字也在旁边作证
抖音发布的杨凌农高会数据称,万粉“三农”创作者达9.5万人,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达到26551亿次,这就是传播与转化的底盘
行业的专家和分析也在不断提醒:直播电商要走得远,平台得加强监管、法律得完善、机构和主播都要把选品流程和话语边界立起来,别再被灰色诱惑牵着走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志民说,杨凌是中国农业的“圣地”
直播能成为农科成果转化与农耕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这话我信
对比一下就知道“不收礼”的分量
别忘了某头部主播公司的招商专员收好处费被判刑的真事,109万的“便利费”,三年刑期、四年缓刑,合同当场解除
这不是八卦,是制度的回击,美腕公司后来强调没有绿色通道,也未授权第三方代理招商
当法律和公司制度收紧,行业才有真正的秩序
再看看国外,“农场到餐桌”的直播助农项目把中间环节透明化
把收益大头返还农户后,销量涨三成、农户收入涨四分之一,口碑也涨
底线和诚实,真的能换来价值
我特别喜欢这次收发室的“小插曲”
一个无人认领的卡,躺了三个月
如果没人管,它可能慢慢被“默认”,然后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变成一种风气
他把它拎出来,说清楚,对商家也是体面,对员工更是保护
这不是拒绝善意,而是拒绝把善意做成投机
真诚和责任,听起来像口号,做起来是每天的选择
从英语老师到文化主播,从东方甄选到“与辉同行”,他一路都在往“干净的商业”上靠
官媒这次点名,其实像把一道“参考答案”贴在墙上:该怎么走,写得明明白白
来源:寻开心的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