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赖清德当局未举办任何官方纪念活动,也未就这一历史节点发表公开声明。
编辑^W.n
赖清德打着“终战”旗号想改写历史,结果现实狠狠甩了他一巴掌。
新加坡一句“一个中国”让他尴尬当场,大陆纪念光复升格为国家层级,民进党面临内外夹击,到底谁在破防?
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赖清德当局未举办任何官方纪念活动,也未就这一历史节点发表公开声明。
台湾联合新闻网、中华日报等媒体指出,民进党当局刻意淡化“抗战胜利”与“光复”的历史脉络,转而强调“终战”概念,试图切割两岸共同记忆。
这一行为引发岛内舆论不满,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直言:“不纪念,是因为无法面对历史真相。”
就在光复纪念日前三天,赖清德在一档美国广播节目中抛出所谓对大陆的“三条红线”: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强调两岸“互不隶属”,并警告大陆不要“混淆主权现实”。
这一言论不仅彻底撕毁民进党此前模棱两可的包装,更将“台独”立场明牌化。
岛内经济持续低迷,社会矛盾累积,赖清德试图通过激进言论稳固“深绿”基本盘;另一方面,他试图向美国等外部势力“递投名状”,幻想以此提升“国际能见度”。
然而,这种赌博式操作迅速引发大陆强硬反制。
10月8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明确表态:“台独”分裂是绝不能容忍的红线,决不会坐视某些人“卖台毁台”。
几乎同步,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展开大规模联合战备巡航,多军种协同演练制空权争夺、对海突击等课目,实战化威慑意味浓厚。
赖清德的挑衅尚未平息,10月25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公开场合重申:“新加坡始终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台独’。”
这一表态与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此前“台湾问题是深红线,触碰者必吃亏”的言论形成呼应,更与南非政府要求台当局驻南非代表处限期撤离的实际行动形成联动。
新加坡的立场并非孤立事件。截至2025年10月,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数字背后是国际社会长期形成的共识。
民进党当局试图通过质疑联合国2758号决议、炒作“金门海战”等手段突破框架,实则是在用鸡蛋碰石头。
美国《时代》杂志更直接警告:“台海问题并非美方核心利益,不值得冒着巨大风险干预。”
民进党当局不仅在国际场合碰壁,在岛内也陷入历史认知的泥潭。2025年台湾光复80周年期间,民进党不仅未举办任何官方活动,陆委会甚至警告民众不得参加大陆的纪念活动。
这种行为与大陆形成鲜明对比——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纪念招待会,卢沟桥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设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展出大量家族秘藏照片、狱中绝笔等珍贵史料,系统还原1895至1945年间台湾同胞长达50年的抗日斗争史。
更荒诞的是,民进党秘书长曾公开声称“没有台湾光复节”,并认为当时的台湾人仍应算日本人。这种媚日言论引发马英九、郑丽文等政界人士强烈批判。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指出:“赖清德选择性处理历史,粗暴性进行切割,凸显背后的政治动机。”东吴大学助理教授张元祥更直言:“绝大多数台湾人民都无法接受这种历史虚无主义。”
军事层面的闹剧同样引人注目。赖清德当局在凯达格兰论坛上宣布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意味着每年至少8000亿新台币投入军备。
然而,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随即承认,向美采购的F-16战机如期交货困难,自造潜艇项目完成交付更是遥遥无期。
岛内舆论揭露,所谓“强化防务”预算存在严重注水,有官员直言“几张纸就能骗好几亿”。
这种矛盾暴露出民进党“以武谋独”的虚妄本质。大陆国防部早有定论:“跪美卖台”最终是羊入虎口。
而解放军东部战区4月开展的“海峡雷霆-2025A”环台军演,已通过封锁海域、模拟登陆等课目,展示出随时实现祖国统一、随时挫败外部干涉的双重能力。
从赖清德抛出“三条红线”到新加坡重申“一个中国”,从岛内历史认知撕裂到防务预算丑闻,这场台海风波揭示出三个不可逆的趋势。
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定力和军事实力形成双重保障,任何分裂行径都将面临即时、有效的反制,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愈发稳固,民进党当局的“国际空间”正在持续收缩,台湾社会对历史真相的诉求日益强烈,民进党“去中国化”的闹剧终将遭到反噬。
正如国台办发言人彭庆恩所言:“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终结。”
当赖清德之流沉迷于政治表演时,大陆正在通过“十五五”规划将两岸关系纳入国家发展整体布局;当民进党当局挥霍民生预算购买武器时,大陆提出的“和平统一后台湾七个更好”愿景,正为两岸同胞描绘出共享尊严与荣耀的未来图景。
历史早已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官方信源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2025年10月15日)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涉台表态(202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报道(2025年10月25日)
来源:青天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