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范围内,番茄的种植版图已覆盖约500万公顷土地,平均每平方米耕地可收获3.7公斤番茄。作为全球番茄产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番茄种植面积最广的国家,更是产量最高的国家——年总产量约5500万吨,这一数字约占我国蔬菜总产量的7%,在全球番茄市场中占据
在全球范围内,番茄的种植版图已覆盖约500万公顷土地,平均每平方米耕地可收获3.7公斤番茄。作为全球番茄产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番茄种植面积最广的国家,更是产量最高的国家——年总产量约5500万吨,这一数字约占我国蔬菜总产量的7%,在全球番茄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
从国内蔬菜产业格局来看,番茄的种植面积在我国蔬菜品种中位列第四,其产业链已发展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番茄种植已形成六大优势区域,分别是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西北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吉林、黑龙江)地区及西南地区,主产区高度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这三个省份的番茄种植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江苏、广东、云南等地也是重要的番茄种植区。
在品种选择上,我国番茄类型丰富多样,按果实颜色可分为红果、粉果等主流品类,按果实大小则可分为大番茄、樱桃番茄等。
从品种来源来看,不同品类呈现出差异化特征:红果番茄品种中,有55%来自圣尼斯、先正达、瑞克斯旺等国际企业,“齐达利”“德澳特7845”“德澳特4224”“拉比”等是其中的代表性品种;
粉果番茄则以国产品种为主导,国外品种占比仅20%,且近年来国产粉果番茄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已占据国内粉果市场约60%的份额;樱桃番茄品种中,来自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品种占比35%,“千禧”“夏日阳光”等品种因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
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我国的番茄分布及主要品种!
粉果一保护地栽培为主
尽管番茄的品种选育与种植模式日趋多元,但全国番茄产业已形成一套业内公认的种植规律。从地域差异来看,北方番茄种植长期以保护地模式为主,南方则以露地栽培为传统主流;不过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番茄商品性要求的提升,南方地区的保护地种植面积正逐步扩大。
在品种选择上,北方市场更青睐口感沙绵、果色粉嫩的粉果番茄,南方则偏好果肉坚硬、色泽鲜红的红果番茄,国内大番茄品种由此呈现出“北粉南红”的鲜明格局。
在粉果番茄的种植体系中,保护地栽培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露地种植仅在宁夏、湖北等少数地区有零星分布。其中,春季保护地是粉果种植面积最大的模式,总面积约180万亩,且高度集中于北方地区,主要涵盖早春日光温室、越夏拱棚及少量越冬拱棚三种保护地类型。
早春日光温室种植的粉果番茄,主产区遍布河北保定与廊坊、河南郑州、山东各地、辽宁丹东、陕西陕北、宁夏全域、甘肃武威及新疆库尔勒等区域。这类种植通常在11月至次年1月完成播种,次年4-5月进入集中上市期。
以宁夏为例,当地日光温室番茄种植面积约16万亩,年上市量达64万吨,上市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3月上市约8万吨,4-6月为上市高峰,产量约37万吨,9-12月则有近19万吨陆续供应市场。
此外,宁夏当地还有约14万亩的拱棚与露地粉果番茄,年上市量约70万吨,7-10月为集中上市期,主栽品种包括巨丰种苗的“丰收128”与圣尼斯的“欧盾”。
越夏拱棚种植的粉果番茄,核心产区集中在山西忻州、内蒙古赤峰、黑龙江及吉林延吉等地,播种期多集中在3-5月,7-9月迎来上市旺季。
而越冬拱棚长季栽培的粉果番茄,则以浙江温州、台州为代表,尤其温州苍南县是典型产区。该模式借助“长季栽培”技术,可将番茄生育期延长至10-12个月,采收期长达7个月:通常在台风季结束后的8月底至9月中旬育苗,10月水稻收割后搭建拱棚移栽定植,采用普通大棚不加温的方式越冬,次年春节至3月开始采收,可持续供应至6月中下旬。这种栽培模式对品种耐低温、耐弱光、耐高湿的特性要求极高,以确保植株能安全越冬。
除春季外,粉果番茄的秋季保护地种植面积也达140万亩左右,同样以北方地区为主,多数县市均有布局,主要包括秋季保护地、早秋拱棚及秋播越冬保护地三种类型。
秋季保护地种植的产区分布广泛,如新疆库尔勒、四川攀枝花、陕西关中、山西大同、河北保定、山东东营、辽宁鞍山及江苏连云港等,一般在7-8月播种,10月即可上市;而山东聊城、内蒙古赤峰、宁夏银川、河南新乡、河北承德等地的早秋拱棚栽培,播种期会提前至6月,以抢占更早的市场窗口期。
秋播越冬保护地种植的粉果番茄,大多在9-10月播种,11月中旬定植,采收期持续至次年5月,甘肃张掖与金昌、山东寿光、内蒙古通辽、辽宁锦州等是主要产区。
红果以露地栽培居多
在我国番茄种植版图中,红果番茄的露地栽培高度集中于南方地区,总面积约50万亩,其上市周期主要分为两大阶段:一是11月至次年2月,二是7-9月,形成了“秋栽冬收”与“越夏上市”两大核心茬口。
其中,“秋栽冬收”茬口的红果番茄,主产区遍布云南楚雄州元谋县、四川攀枝花、广西百色、广东惠州及福建福州等地,依托南方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保障了冬季市场的供应。
而越夏露地种植的红果番茄,则是较为特殊的茬口,仅在宁夏银川、湖北襄阳、宜昌等少数地区有分布,通常在7月进入集中上市期,供应可持续至10月上旬——此时天气已逐渐转凉,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霜冻,上市周期受气候影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宁夏的越夏露地番茄种植中,粉果品种占据主导地位,粉果与红果的种植面积比例约为8:2,红果仅占少数份额。
相较于露地种植,红果番茄的春季保护地种植规模更小,总面积约25万亩。尽管在全国分布范围较广,但实际种植面积多集中在特定市县或乡镇,且消费市场主要面向南方地区,上市时间集中在7-9月与12月至次年5月,覆盖了夏、冬两季的市场需求。
从具体种植模式来看,早春日光温室栽培的红果番茄,主产区包括甘肃金昌、山西吕梁、山东东营、辽宁朝阳等地;而越夏拱棚种植的红果番茄,则集中在山西阳泉、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内蒙古赤峰、黑龙江牡丹江、山东烟台、安徽淮北及云南曲靖等区域。其中,内蒙古赤峰市的越夏茬红果番茄种植规模尤为突出,总面积达10万亩,所产番茄不仅产量高、口感佳,还具备耐贮运的优势,品质备受市场认可。
作为赤峰市的核心产区,喀喇沁旗是当地塑料大棚硬果红果番茄的主栽区域,种植面积达4.05万亩,平均亩产9000公斤,亩产值2.2万元,亩纯收入超1.5万元,已然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塑料大棚硬果番茄种植基地之一。
在越冬茬口方面,红果番茄的拱棚种植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米易县、浙江温州、福建宁德等地,其采收期与云南楚雄州元谋县、广西百色等地的秋冬露地红果番茄上市时间有所重叠,共同构成了冬季红果番茄的供应体系。
此外,红果番茄的秋季保护地种植总面积近20万亩,市场规模相对有限,且种植区域较为零散,上市时间集中在10月至次年1月。从产区分布来看,秋季保护地种植的红果番茄在北方地区分布较广,如新疆、甘肃张掖、山西运城、山东烟台等地,南方仅福建莆田等少数区域有种植;而早秋保护地种植的红果番茄,产区则涵盖云南楚雄、红河,宁夏银川,山东东营、聊城莘县,辽宁葫芦岛等南北多地,形成了跨区域的早秋供应格局。
来源:天宝特色农技服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