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不是终点,是慢牛起点:十年轮回后,A股接下来怎么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7:56 1

摘要:2007年5月9日,沪指第一次站上4000点,6个月后冲到6124点,市盈率41倍,市净率近5倍,随后一路回落到1664点,跌幅73%。

2007年5月9日,沪指第一次站上4000点,6个月后冲到6124点,市盈率41倍,市净率近5倍,随后一路回落到1664点,跌幅73%。

2015年4月8日,沪指第二次站上4000点,2个月后摸到5178点,市盈率20倍,融资余额占市值5.2%,随后三轮“千股跌停”,最低2638点,跌幅49%。

2025年10月28日,沪指第三次盘中突破4000点,最高4010.73点,收盘3988.22点,市盈率17.3倍,融资余额占市值2.5%,单日成交2.15万亿元,次日(10月29日)缩量回踩,收报3988.22点,跌0.22%,振幅1.1%,筹码锁定度明显优于前两轮。

1. 估值:从“泡沫”到“合理”,17倍PE已接近沪深300近十年均值下轨。

2. 杠杆:融资余额2.4万亿元,只有2015年的一半,场外配资几乎绝迹。

3. 结构:2007年是“五朵金花”周期牛,2015是“互联网+”概念牛,2025是“硬科技+高端制造”业绩牛——信息技术板块年内涨幅50%,电子、通信、综合涨幅分别达210%、159%、138%,而石油石化、煤炭不足25%。

4. 资金:2015年散户占流通市值53%,2025年机构占比已升至58%,北向资金持股市值2.6万亿元,比十年前翻十倍。

结论:4000点不再是“高压线”,而成了“价值中枢”。

1. 量能:两市成交额2.15万亿元,连续7个交易日站稳2万亿,但较峰值3.48万亿元萎缩38%,显示增量资金进场速度放缓,场内博弈加剧。

2. 涨跌比:上涨2398家,下跌2993家,中位数跌幅0.3%,“指数红、个股绿”再现,结构分化到极致。

3. 行业涨幅榜:

军工+3.8%(“航天强国”十五五订单预期)

算力硬件+2.9%(英伟达GTC大会发布新GPU,光模块需求再上修)

福建本地股+2.5%(两岸融合示范区政策催化)

贵金属-2.7%(国际金价跌破2600美元)

有色金属-1.9%(LME铜库存两周增加22%)

4. 市值结构:A股总市值106.6万亿元,一年增加38.6万亿元,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寒武纪三家贡献4.1万亿元,占比10.6%,龙头溢价创历史新高。

一句话总结:指数慢牛、板块快牛、个股冰火牛。

2026—2030年规划纲要通过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前“剧透”,与资本市场直接挂钩的有六大集群:

1. 商业航天: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组网高峰,2026年发射数量有望突破1200颗,对应地面终端市场1200亿元。

2. 人形机器人:2025年国内出货量2万台,2030年目标100万台,复合增速120%,减速器、力矩电机、传感器三大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足30%。

3. 量子信息:2025年央企采购量子保密通信设备预算80亿元,合肥、北京、济南三大节点城市率先落地城域网。

4. 先进封装:国产GPU/AI芯片设计能力已追平7nm,但CoWoS、3D封装产能缺口高达30万片/月,设备、材料、载板三年缺口复合增速45%。

5. 固态电池:2025年半固态车型上市,能量密度360Wh/kg,2030年全固态规模量产,能量密度冲击500Wh/kg,带动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需求十倍空间。

6. 可控核聚变:2025年国务院专项再贷款1000亿元支持“小太阳”示范堆,超导磁体、第一壁材料、氚工厂三大环节订单开始招标。

(以下数据均取自2025年10月29日收盘,Wind一致预期,仅做产业链拆解,不构成投资建议)

1. 商业航天——卫星总装&火箭发射

中国卫星(600118.SH):小卫星总装市占率70%,2025年上半年新增低轨订单42颗,合同额68亿元,在手订单排产至2027年,当期市值420亿元,2025年PE 28倍。

航天电子(600879.SH):火箭载荷配套电缆、遥测系统核心供应商,参与长征六号改、捷龙三号等15型火箭,2025年上半年火箭配套收入同比+76%,当期市值280亿元,2025年PE 25倍。

2. 人形机器人——减速器+力矩电机

绿的谐波(688017.SH):谐波减速器国内市占率60%,2025年9月公告再获特斯拉Optimus第二批次3万套订单,单机价值量3200元,对应收入9.6亿元,当期市值360亿元,2025年PE 42倍。

步科股份(688160.SH):无框力矩电机龙头,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至55%,毛利率48%,同比+6pct,当期市值120亿元,2025年PE 35倍。

3. 量子信息——设备+网络建设

国盾量子(688027.SH):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市占率80%,2025年上半年营收2.1亿元,同比+140%,新签央企合同3.4亿元,当期市值180亿元,2025年PE 90倍(利润尚未释放,订单先行指标)。

光迅科技(002281.SZ):量子通信光模块唯一量产厂商,2025年上半年出货4000套,单价1.2万元,毛利率54%,当期市值300亿元,2025年PE 38倍。

4. 先进封装——CoWoS、3D封装供应链

长电科技(600584.SH):国内封测龙头,2025年上半年先进封装收入占比提升至55%,其中CoWoS月产能3万片,满载满销,当期市值880亿元,2025年PE 30倍。

华海清科(688120.SH):CMP设备国产替代率仅20%,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42台,同比+110%,其中3D封装用12英寸高端机型占比60%,当期市值420亿元,2025年PE 45倍。

5. 固态电池——半固态率先上车

宁德时代(300750.SZ):2025年10月发布“麒麟固态”方案,能量密度360Wh/kg,获得理想、蔚来、宝马三大客户定点,2026年二季度量产,单车带电量120kWh,当期市值1.28万亿元,2025年PE 28倍。

赣锋锂业(002460.SZ):硫化物电解质2025年上半年出货550吨,吨净利38万元,同比+220%,当期市值1200亿元,2025年PE 22倍。

6. 可控核聚变——超导磁体+第一壁

西部超导(688122.SH):Nb3Sn超导线材国内唯一量产,2025年上半年聚变订单收入4.5亿元,同比+300%,当期市值380亿元,2025年PE 35倍。

应流股份(603308.SH):第一壁钨铜部件进入ITER供应链,2025年上半年核聚变业务占比提升至18%,毛利率43%,当期市值160亿元,2025年PE 28倍。

1. 北向资金:10月29日净流出48亿元,但过去30日仍净流入820亿元,重点加仓半导体、电池、军工,减持白酒、银行。

2. 两融余额:2.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800亿元,增幅39%,融资买入占比最高的三大行业:计算机、电子、军工。

3. ETF:2025年前10个月股票ETF净流入1.2万亿元,其中科创50ETF(588000.SH)净流入420亿元,份额翻倍;沪深300ETF(510300.SH)净流出190亿元,资金从“大而稳”转向“小而快”。

4. 私募仓位:华润信托阳光私募股票仓位10月最新数据78%,较9月提升5pct,处于2015年以来最高位,重点布局“专精特新”小巨人。

场景A:慢牛延续(概率55%)

政策:美联储2025年12月再降息25bp,国内降准50bp,十五五产业基金二期2000亿元落地。

盈利:全部A股2025年净利增速8%,2026年回升至12%。

估值:沪深300 PE从12.5倍修复至14倍,沪指震荡上行至4500点,区间振幅10%,科技、军工、医药继续领跑。

应对:逢回踩加仓,重点持有业绩确定性高的“硬科技+高壁垒”细分龙头,用ETF做底仓,个股做增强。

场景B:外部冲击(概率30%)

政策:2026年一季度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美元指数110,外资单周流出超500亿元。

盈利:出口链拖累,2026年净利增速下修至5%。

估值:风险溢价走高,沪深300 PE压回11倍,沪指回踩3700点,区间振幅18%。

应对:降仓至中性,增配国债ETF、红利低波策略,保留底仓观察政策对冲力度,等待美联储转鸽信号再回补。

场景C:全面过热(概率15%)

政策:2026年二季度出现“全民基民”现象,新基金发行单周破千亿,融资余额突破3万亿元。

盈利:周期+TMT双轮驱动,2026年净利增速上冲18%。

估值:沪深300 PE扩张至16倍,沪指快速冲击5000点,区间振幅25%。

应对:分批兑现收益,将高估值赛道切换至低估值“滞涨”板块(公用事业、银行、家电),保留20%仓位跟随趋势,但严格设置回撤止盈。

1. 4000点以上是“业绩兑现区”,不是“故事加速区”,选股先看订单、再看估值、最后才看主题。

2. 十五五赛道里,优先“有收入、有利润、有现金流”的三有公司,远离纯PPT。

3. 用ETF做配置锚:科创50(588000.SH)+中证军工(512660.SH)+半导体设备(159995.SZ)三轮驱动,个股做α叠加。

4. 每月做一次“三率”体检:融资余额占市值比率、北向资金流动率、ETF申购赎回率,任一指标极端化就降仓。

5. 把回撤当朋友,把波动当工资:设10%净值回撤为硬止损,把每一次回踩当成调仓换股、优化结构的机会,而不是“关灯吃面”的噩梦。

1. 美东时间10月30日(周三)美联储议息会议,若鲍威尔表态“暂停降息”,全球风险资产或迎波动。

2. 11月4日—8日A股迎年内最大解禁周,规模超3200亿元,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板块,短期承压。

3. 三季报披露尾声,部分高增速公司若出现“见光死”,可能带动板块情绪回落,需警惕业绩miss个股。

结语:

十年一瞬,4000点从“疯牛”到“慢牛”,从“杠杆”到“产业”,从“散户”到“机构”,A股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站在2025年10月29日的收盘点位,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点位焦虑”,而是“结构红利”;不再是“齐涨狂欢”,而是“精选时代”。

把政策红利、产业红利、资金红利三线拧成一股绳,才能在下一轮行情里“拿得住、扛得动、赚得到”。

行情还在中段,故事尚未高潮,剩下的,交给时间与纪律。

特别申明:文章基于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编写,仅用于盘面解读和概念拆解,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建股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