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风-21D是1990年代末中国火箭军推出来的中程弹道导弹,固体燃料,两级推进,射程估摸在1500到1700公里之间。 弹头重600公斤左右,常规高爆型,末段能机动变轨,靠雷达或红外寻的,专为海上大目标设计。
东风-21D是1990年代末中国火箭军推出来的中程弹道导弹,固体燃料,两级推进,射程估摸在1500到1700公里之间。 弹头重600公斤左右,常规高爆型,末段能机动变轨,靠雷达或红外寻的,专为海上大目标设计。
书里讲,这玩意儿是全球头一个明确反舰的弹道导弹,取代了老旧的东风-2,机动发射车一藏山沟,就能随时上阵。
为什么瞄准航母?因为美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是亚太投送力量的核心,一艘尼米兹级或福特级,排水10万吨,载70多架战机,干预南海或台海时就是移动基地。
中国发展,本意是补海空军短板,威慑潜在对手,护自家海权。 道伊尔他们俩在书里没藏着掖着,直说这导弹的出现,让美海军的“蓝水”梦多出层阴影——从前航母群能贴近海岸耀武扬威,现在得掂量掂量,离得太近,导弹雨说来就来。
但要真击沉航母,哪那么简单?书推演过,东风-21D单枚命中,能造成“任务杀伤”——比如砸中飞行甲板,炸飞战机,瘫痪起降,航母就成铁棺材了。
中国军方文献里提过,齐射先瘫痪,再补刀沉船。
问题是,实战里命中率得打折。导弹飞25分钟左右,美舰群航速30节,能挪20多公里;加上云层干扰、电子对抗,圆概率误差可能拉到几十公里。
道伊尔在2022年的一次播客里聊过,他们书里强调,炒作多过现实——中国测试时多打固定靶,戈壁沙漠里搁艘航母模型,一发命中看着解气,但海上目标动起来,卫星、无人机链条得丝丝入扣。 专家估,东风-21D库存几百枚,但要破美防御网,得饱和攻击。
巡航导弹先耗弹药,东风再跟进,12到13枚一旅就能凑齐。 不是说一两枚就行,得层层压,分散拦截火力。
美国怎么接招?道伊尔书里列了套路,从预警到反击,一环扣一环。先是情报网:E-2预警机高空转,潜艇水下听,卫星红外盯发射闪光。2023年环太演习,美军就练这手,模拟东风来袭,舰队急转,F-35低飞砸雷达站。
然后电子战,EA-18G飞机扔噪声,淹没中方雷达频段,假信号让导弹寻的头转圈。拦截是硬骨头,标3追弹道顶点,爱国者守基地,萨德高空撞。书推演,美防御多层,拦截率四五成,但高超滑翔让东风末段难抓尾巴。
规避也关键,航母群机动灵活,30节速拉开距离,箔条云一撒,雷达眼花。道伊尔他们俩在播客里说,美海军不慌,但得花钱升级——激光武器测试中,2024年预算多拨反导款,分散部署,航母别总扎堆。
战略上,这书戳中痛点。中国用东风-21D建“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盖东海、南海,迫美舰后撤第二岛链。 不是要真打沉多少艘,而是让对手算成本——一艘航母造价130亿刀,损失不光船,还丢信誉。
道伊尔背景接地气,早年芝加哥夜班编辑,写过大选计票乱象,后来亚洲采访问舰艇,书里图表70张,导弹剖面、舰阵彩绘,直观不枯燥。
2023年国会听证,议员挥书质询海军部长,报告引页码。 到2025年,道伊尔在彭博发文《中国导弹库扩张》,阅兵方阵行进,他析DF-5C轨迹,读者破10万。 9月他合著无人机篇,台湾成焦点。 书影响没散,兰德公司研究员邮件传PDF,辩A2/AD策略。
中国护海权,美保盟友,导弹一枚,棋局动。
南海风平浪静,但书提醒:和平靠算计。
一周军评:东风-21D如何改变西太 观察者网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