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膜残留在地里十年不化,农民跪着捡都捡不完,这事儿终于有人管了。
地膜残留在地里十年不化,农民跪着捡都捡不完,这事儿终于有人管了。
陕西一家叫忠于新材料的公司,拿玉米棒子和秸秆做出了能自己消失的地膜。
不是说说,是真的在地里两三个月就烂没了,还比塑料的结实。
新疆那边第一批50万亩棉田,今年秋天全换上了这玩意儿。
政府直接给钱支持,没搞什么花架子,真金白银往里砸。
不是因为口号响,是因为老农们实在受不了了——往年收完棉花,地上像铺了层塑料棺材,一刮风满天飞,手一摸全是破洞。
他们把降解时间砍掉一半,强度却往上提了。
没喊什么科技突破,就是让地膜撑得住播种期,等到了该走的时候,干干净净走人。
专利拿到了,欧盟美国的认证也过了,国外订单悄悄在排。
铜川新厂马上开建,两年产能翻俩倍。
不是为了多卖钱,是算过账了——西北每年用掉三十多万吨传统地膜,留下的塑料够绕地球三圈。
你当农民是傻子?
他们不是不想换,是贵,是不敢试。
现在不一样了。
成本压下去了,政府兜底了,认证齐全了,连机场和粮油公司都开始用他们的环保包装。
不是谁多有远见,是人终于不装看不见了。
没人再提“白色污染”这个词了,因为地里真的开始长草了。
这东西能活下来,不是因为它有多高级,是因为它终于不跟人对着干了。
来源:三味乡村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