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三季报给出答案:AI不是概念,四大业务数据藏增长底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6:51 1

摘要:10月28日,中兴通讯2025年三季报正式披露,一组看似矛盾的数据引发市场深度解读: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归母净利润53.2亿元;但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7.84%,短期承压源于国内运营商基建投资收缩的拖累 。不过财报真正

10月28日,中兴通讯2025年三季报正式披露,一组看似矛盾的数据引发市场深度解读: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归母净利润53.2亿元;但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7.84%,短期承压源于国内运营商基建投资收缩的拖累 。不过财报真正的价值在于撕开了AI战略的落地真相——“网络、算力、家庭、个人”四大业务线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AI早已不是宣传噱头,而是撑起增长的核心引擎,而18%的研发投入占比,正是这份底气的硬核支撑。

作为中兴的压舱石,网络业务以50%的营收占比稳居核心,但今年国内运营商通信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带来了不小压力。好在AI技术的深度融入,让这块基本盘在行业调整期展现出强韧性,尤其是在技术升级和国际市场拓展上打开了新空间。

中兴把AI直接嵌进了网络的技术底座,通过AIR系列方案、AI万兆全光等创新,让网络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江苏某运营商基站集群采用其AI节能方案后,单站日均电费下降15%,千站规模年省成本超400万元;浙江移动的5G网络中,AI重保系统能提前15分钟预警故障,台风期间保住了300多个沿海基站的稳定运行。技术升级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截至三季度末,中兴5G基站、5G核心网发货量仍稳居全球第二,固网产品整体市场份额同样位列全球第二,5G RAN、光接入等核心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导者评级 。

国际市场的突破更成了重要对冲。在国内市场承压的同时,搭载AI优化技术的网络解决方案加速出海,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实现规模落地,有效抵消了单一市场波动的影响,让网络业务在行业周期中稳稳守住了基本盘。

如果说网络业务是“稳压器”,算力业务就是2025年中兴最耀眼的增长引擎。前三季度该业务营收同比暴涨180%,占比直接冲到25%,仅次于网络业务,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极,用数据彻底打破了“AI只谈概念”的质疑 。

这份爆发源于“芯片+整机+解决方案”的全栈布局。硬件端,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同比疯涨250%,数据中心产品增长120%,双轮驱动势头迅猛。核心突破在芯片领域:自研DPU芯片及大容量交换芯片解决了国产化GPU卡大规模互联的难题,基于此开发的正交超节点系统,能支撑万卡级超大规模智算集群建设,顺利切入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的核心场景 。

运营商集采市场的表现更具说服力。在中国移动2025-2026年AI推理设备集采中,中兴一举拿下超50%份额,其中规模最大的包3中标率达70%,订单金额近9亿元,成为这场51亿元大单的最大赢家。To B市场同样多点开花,AiCube DeepSeek智算一体机已渗透到教育、医疗、电力等多个行业,开源的“Co-Sight超级智能体2.0”还拿下GAIA开源智能体排行榜首位,印证了其AI解决方案的行业适配能力 。

家庭业务以稳健增长撑起了另一角,核心逻辑是把AI技术转化为用户能感知的场景体验,从单一硬件销售转向“终端即服务”的新范式。前三季度,中兴家庭终端年发货量已突破1亿台,这个量级背后是实打实的市场认可 。

具体产品上,FTTR累计发货近3000万套,PON CPE发货量全球第一,WiFi-7家庭终端稳居行业第一阵营,全球累计发货超百万台。这些产品不是简单堆砌功能,而是深度融合了家庭核心需求:联合中国移动推出的RoomPON 7.0全光中屏,作为家庭统一交互入口,能覆盖康养教育、全屋安防等五大场景;AI优化的网络� �术则解决了大户型覆盖、多设备连接卡顿等痛点,让“智慧家庭”从口号变成日常 。这种“技术+场景”的打法,让中兴在家庭智能终端赛道牢牢站稳了脚跟。

个人业务虽营收占比暂居末位,但双位数的同比增速和全球化突破同样值得关注。其核心策略是在细分赛道做AI创新,同时加速海外渗透,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手机业务聚焦游戏与影像两大场景发力。红魔电竞手机凭借AI优化的游戏引擎稳居品类第一,2025年销量增长达226%;努比亚旗舰机型的AI影像功能,配合定制镜头打造专业街拍体验,精准抓住了年轻用户需求。海外市场更是亮点,前三季度海外手机激活量同比增长超25%,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快速渗透,打开了新增长空间 。

云终端业务堪称“隐藏王牌”。中兴打造了自由屏、二合一云笔电等“大-中-小”屏AI云终端,截至三季度,全球发货超600万台,服务用户超1000万,以44.5%的市场占有率蝉联中国云终端市场第一,其中二合一云PAD前三季度销量就突破130万台 。这种“轻终端+重算力”的模式,正是AI在个人设备端的典型落地。

五、增长底气的底层:178亿研发砸出的核心竞争力

四大业务的协同增长绝非偶然,而是长期战略聚焦和高研发投入的必然结果。前三季度,中兴研发费用高达178.1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8%,这个比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用提供了持续燃料 。

研发的核心是构建“芯片+整机+组装式研发+AI”的全链条能力。这种布局让中兴实现了“软硬协同”:芯片解决算力底座问题,整机产品承载应用场景,组装式研发提升创新效率,最终形成从技术突破到市场落地的闭环。截至目前,中兴在AI领域拥有近5500件专利申请,芯片领域专利申请超5700件,累计授权专利超3700件,这些知识产权正是技术壁垒的直接体现 。

值得注意的是,业务结构已发生质变:算力、家庭、个人三大业务合计营收占比达50%,与传统核心的网络业务平分秋色。这种均衡格局不仅降低了对单一业务和市场的依赖,更凸显了AI战略对公司转型的驱动作用,为长期增长筑牢了根基。

尽管AI驱动的增长逻辑已很清晰,中兴仍面临不少挑战。外部看,国内运营商投资波动、宏观经济周期变化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业务拓展节奏;内部而言,业务结构调整期,公司毛利率面临阶段性压力,需通过规模效应与技术升级逐步改善 。

但长期来看,中兴的布局正踩准数字经济的核心需求。网络业务的技术壁垒为算力业务提供场景支撑,算力业务的爆发反哺网络升级需求,家庭与个人业务则将AI能力转化为终端用户价值,四大业务形成的生态闭环具备强抗风险能力。随着AI与CT、IT、OT的深度融合,这份“连接+算力”的战略优势会愈发凸显。

从三季报的数据来看,中兴已经用业务增长证明:AI从不是用来炒作的概念,而是能落地、能变现、能撑增长的核心动力。178亿研发投入砸出的技术壁垒,“网络+算力+家庭+个人”的业务矩阵,共同构成了穿越行业周期的底气。对于科技行业来说,这种“技术扎根+场景落地”的路径,或许正是拥抱AI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彩云间追逐的飞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