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演坏人演得让人恨得牙痒,转身拍个探店视频却笑得像个孩子——赵龙豪没靠流量,靠的是把角色当命活,把生活当戏演。
他演坏人演得让人恨得牙痒,转身拍个探店视频却笑得像个孩子——赵龙豪没靠流量,靠的是把角色当命活,把生活当戏演。
没人想到,那个在《狂飙》里眼神阴冷、说话带刀的高启强手下,会蹲在路边吃煎饼果子,一边嚼一边对镜头说:“这酱料,比我们剧组的盒饭香多了。
”他不是在演,是真这么觉得。
他不包装人设,不喊口号,不靠热搜活着,可200多万粉丝追着他,不是因为他是明星,是因为他像你我身边那个话不多、但一开口就让你觉得踏实的老实人。
他不是一夜爆红。1993年,他放弃历史系,一头扎进中戏,那时候没人觉得他能成角儿。
毕业去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拍了五年龙套,连台词都轮不上。
可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练台词,不是为了上镜,是怕自己忘了怎么说话。
他演过小偷、混混、黑帮打手,每个角色他都记笔记,写人物的呼吸节奏、走路时脚跟先着地还是脚尖先着地。
有人问他为啥这么较真,他说:“人活一口气,戏也活一口气。
你要是连自己都不信,观众怎么信?
”
2014年,他加入张译的公司,不是为了攀关系,是因为他觉得张译演戏是真拼。
他没想着靠谁带火,他只是想找个能让他安心演戏的地方。
他不争角色大小,不挑剧本贵贱,哪怕只有一句“你走吧”,他也要琢磨三遍——第一遍怎么讲才不假,第二遍怎么讲才不狠,第三遍怎么讲才让人心里发毛。
他不是在演坏人,他是在演一个被生活逼到墙角、最后只能用拳头说话的人。
《狂飙》爆了,他没趁机接广告,没上综艺,没开直播带货。
他继续拍戏,继续练台词,继续在短视频里拍自己买菜、遛狗、和朋友喝啤酒。
他拍探店,不是为了赚钱,是想让观众看看,一个演坏人的演员,吃个麻辣烫也能吃得眼睛发亮。
有粉丝问他:“你演了那么多坏人,会不会觉得自己也变了?
”他笑了一下,说:“我演的是别人,不是我。
我吃饭的时候,还是那个爱吃醋溜土豆丝的赵纯阳。
”
他不是在耍反差,他是在证明一件事:演员不是人设的奴隶。
你可以在荧幕上杀人放火,回家照样给孙子讲睡前故事;你可以在戏里阴险狡诈,现实里却愿意蹲在路边帮陌生人捡起掉在地上的钱包。
他不靠“人设”活着,他靠“真实”活着。
观众不是傻子,他们分得清谁在演戏,谁在生活。
现在他接了《黑土无言2》,还是演那种沉默寡言、心里有火但嘴上不说的人。
业内都说他“能用最少的台词传递最大信息量”,这话没错。
他不需要大吼大叫,一个眼神,一次停顿,一次低头,就能让你知道这个人有多痛。
这不是技巧,是经历。
他演过太多底层人,他懂他们怎么咬牙,怎么忍,怎么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偷偷哭。
他没上过热搜第一,没拿过金鸡奖,但他被三所艺术院校当成教材分析。
老师让学生看他演的“罗蛮蛮”那段戏,不是为了学怎么演坏人,是为了学怎么演一个“活人”。
他的表演没有套路,没有模板,全是细节:手指怎么抖,呼吸怎么停,嘴角怎么动。
这些,不是教出来的,是熬出来的。
他现在有200多万粉丝,可他没开会员,没卖货,没接代言。
他只接了两个和他性格合得来的商业合作——一个是卖老式搪瓷缸,一个是卖东北酸菜。
他说:“这东西,我小时候家里天天用,我信得过。
”他不是在营销,他是在选日子。
他不急着变现,他知道,真正的价值不是粉丝数,是别人愿意信你。
他计划办一个表演工作坊,不收学费,只招那些没钱没背景、但肯每天早起练台词的年轻人。
他说:“我不是想当老师,我是想告诉他们,别怕没人看见。
你只要演得真,总有人会记住你。
”
他没说过“坚持梦想”,也没喊过“努力就会成功”。
他只是每天五点起床,练完台词去拍戏,拍完戏回家吃碗面,晚上刷刷手机,看看粉丝的留言,笑一笑,然后关灯睡觉。
他不是网红,不是流量,不是资本捧出来的“中生代顶流”。
他是那个在剧组里最沉默、最晚走、最认真的人。
他没靠炒作,没靠滤镜,没靠人设,他靠的是把每一个角色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次演戏。
你见过多少演员,演完坏人还能笑着吃路边摊?
你见过多少人,明明可以靠名气赚钱,却偏要蹲在菜市场里跟摊主唠嗑?
你见过多少人,明明可以靠流量翻身,却选择去教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年轻人怎么开口说话?
他不是在演戏,他是在活人。
你敢不敢也这样活一次?
不是演给别人看,是演给自己看?
来源:摩登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