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你把安徽凌家滩的一件玉器文物反着放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8 18:47 1

摘要:考古学家,没有经过专业的古文字训练,是不识字的历史探秘者。以上这件文物,把文物的位置放反了。从照片看,应该是在博物馆展出的状态。

{照片源于文章:《安徽凌家滩玉龟玉版破译史前密码:5300年前的奇异灵龟震惊海内外》。2025-05-17}

考古学家,没有经过专业的古文字训练,是不识字的历史探秘者。以上这件文物,把文物的位置放反了。从照片看,应该是在博物馆展出的状态。

把这副照片,反过来看,会看到一个甲骨文造型的“羊”字。

在5300年前,还没有形成国家,只有民族。 “羊”字是民族称谓。

《周礼》: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衅、积,共其羊牲。

凌家滩的羊人族群,是来自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凌家滩,词义是指羊人族群来自很冷的冻土地区。在这件玉器泛白之前,它是一块青玉石。这件文物,在良渚博物院,也有同一款式的玉器。同样,也放反了,在展出。无论是安徽省还是浙江省,都不是产玉石的地区,只有西伯利亚和东北,是玉石的产区。5300年前,北方人往南方迁徙将早先的红山文化继续传播。

10年以前,我开车带着我爸爸去过凌家滩遗址,我老爸认识1000多个甲骨文,算起来,他已经学习甲骨文12年了,今年80岁,每天还要写甲骨文。

那天,遗址总共只有4个参观者。

如果,博物馆无法提供历史故事,就没有参观者。故事呢,就出自于文字。

但是,学习古文字,非一日之功。

前几天,我在日本北海道的虾夷人博物馆,看到了和凌家滩遗址一样造型的“羊”字图案。4年以前,我在德国柏林古埃及博物馆,也看到了和凌家滩同一款式的“羊”字文物。有趣的是,各个博物馆都把它倒置摆放陈列。

文字的流动,代表着族群的迁徙。但是,几千年之后,代表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字,就成为了族人后裔们不认识的符号了。但是,它会一直被继承。

凌家滩的文字,都雕刻在玉器上,你把有文字的玉器摆在一起,就可以阅读一篇古人书写的文章。通过阅读古人亲自写的文章,你就能知道自述史。

古文字的研究,如果不能产业化,迟早会消亡。AI不可能识读古文字,它没有老师教会逻辑和技术。

在甲骨文字典里,同样能找到这个玉器文字。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 羊,音“阳”。

凌家滩人把玉器雕刻成太阳,也是为了体现族称。

很多个单独的古文字,在遗址里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需要整理,拼图,集合,再识读。

占卜,要写文字吧!

是什么卦,要标注吧!

没有文字,哪来的文明呢?

{专家推测:它们有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河图”“洛书”原型,它们堪称迄今为止,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文物之一}

总结;凌家滩的文物,放反了,把它倒置摆放,就能看见一个古文字。

来源:小鲨鱼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