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领“鲜”链动城乡!增城区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调研札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21:15 1

摘要: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助农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而深刻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助农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而深刻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近期

国家统计局增城调查队联合区农业农村局

进村访企开展实地调研

深入了解

农产品出村进城新模式的发展现状

增城区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增城区位于广州东部,地处广州、深圳、东莞3个万亿之城中心,面积1616平方公里,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承担着建设广州东部中心的重任,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发达的物流网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大湾区农业资源禀赋最优、推动农业现代化优势最好的地区之一。然而,在产销衔接、品牌溢价、物流成本等现实问题面前,这条突围之路仍充满挑战。增城区一直寻求新的突破口,助力农产品“乘网出村”。调研组发现,当前,

增城区立足本土资源,持续擦亮迟菜心、荔枝、丝苗米等农产品品牌,不断补强产业链,加强三产融合,让小特产推动乡村产业大发展。

土特产激活增城区产业振兴

近年来,土特产逐渐成为激活增城区产业振兴大引擎。增城区锚定“高品质鲜食”定立,围绕增城迟菜心、荔枝、丝苗米三大特色农产品,把握良好的区位优势、深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品牌特点、完善的网络体系,通过培育产业运营主体、优化供应链体系、构建数字化销售网络、强化政策保障等举措,支持农产品生产主体依托电商直播平台开展直播直售,形成由产地至销地的供应链闭环,做到“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推动农产品从传统生产向品牌化、电商化转型,实现了“早上在田头、中午在路上、晚上在餐桌”的高效流通,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作为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广州正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小楼镇种植约200亩迟菜心,公司董事长陈先生向调研组介绍道:“当前,企业合作的农户已超过5000户,今年年初增迟菜心的田头价每斤为4-5元,一亩地迟菜心收入可达15000元。”在谈及产业链发展时,他介绍道,“为进一步挖掘迟菜心的产业发展潜力,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及华南理工大学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推出迟菜心菜干、酱菜、菜心面等深加工产品不仅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为农户带来了更多的增收途径。“

资料图:农户为迟菜心浇水

为了解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产销情况,调研组分别到访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和万果小镇派潭基地。在乡丰产业园区内,一株株蓝莓枝头上挂满了色泽透亮、个头饱满的果实,不时散发出果香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扎根太平村以来,乡丰农园便致力于打造高端水果品牌,近年来公司引入具有知识产权的蓝莓品种,在增城试种成功后,实现了从“买国外、买省外”到“买增城、买本地”的华丽转变,不断缩小都市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半径”,实现了外地优质品种的本地化种植。

乡丰农园的蓝莓

在万果小镇派潭基地,居民陈女士带着孩子在采摘蓝莓,她对调研组工作人员说:“蓝莓不仅美味,还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我们家孩子很爱吃。以往都在超市或者水果店选购,大多是国外进口或是云南等地运送过来的,如今我们增城本地都能产出如此优质的蓝莓果。网上看到企业推介的亲子采摘套餐,趁着天气好带孩子过来现摘现吃,体验感非常不错!”据介绍,万果小镇派潭基地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是集生态种植、农耕体验、休闲观光和科普试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万果小镇研学活动(图:万果小镇)

目前,增城区还在不断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提供标准化种植指引,组织农技“轻骑兵”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将增值部分更分配给参与种植的农户。据介绍,本地农企壹鲜农业为200户以上农户统一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和销售服务,带动500户以上农户进行农副产品的产销对接,通过土地流转和返聘务工等形式辐射带动1000户以上农户就业增收。

来源:广州增城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