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而越南对中国文化的拿来主义,早已从暗中模仿变成了公开掠夺,这种掠夺并非零散行为,而是覆盖传统与流行两大领域的系统性操作,且每一次都试图通过官方背书或舆论造势,将抄袭包装成本土原创。
一个国家试图割裂千年的文化渊源,将曾经宗主国的文明成果包装成自身正统,甚至妄图争夺文化宗主地位。
越南近年来从传统文化到国家制度的一系列照搬操作,不仅暴露了其身份认同的深层焦虑,更折射出只学表皮、不学内核的发展陷阱。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而越南对中国文化的拿来主义,早已从暗中模仿变成了公开掠夺,这种掠夺并非零散行为,而是覆盖传统与流行两大领域的系统性操作,且每一次都试图通过官方背书或舆论造势,将抄袭包装成本土原创。
在传统领域,最离谱的莫过于对科举制度的认祖归宗,2021年,越南河内文庙出土了1884年的状元试卷,试卷上不仅通篇使用汉字,核心内容更是大量引用南宋朱熹的著作。
从历史渊源来看,越南作为中国古代的朝贡国,自李朝(1009年- 1225年)起便效仿中原王朝推行科举制度,这本是历史常识。
其本国史书《大越史记全书》中明确记载,越南科举皆以中华经义为本,也就是说,从考试科目、命题方向到录取标准,都深度借鉴儒家文化体系。
但越南政府却无视史料记载,公然宣称科举制度是其自古有之的传统,不受外来文化影响,这种违背历史事实的表态,本质上是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刻意割裂。
与之相呼应的是建筑领域的复制粘贴,越南顺化皇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看似是越南的标志性建筑,实则是北京故宫的迷你复刻版。
三重城郭的布局、南北向的中轴线、午门与太和殿的命名,甚至前朝后寝的规制,都与故宫高度一致,匾额上的汉字更是直接印证了其文化来源。
即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承认,顺化皇城是中国建筑文化在东南亚的延伸,越南却仍试图将其包装成本土建筑艺术的巅峰。
如果说传统领域的抄袭还带着些许历史残留的影子,流行文化领域的照搬则显得更加明目张胆,2020年越南某导演宣布拍摄纯正越南血统古装剧,晒出的服装道具却被一眼识破。
这些全部是从中国电商平台购买的传统汉服,无独有偶,2025年9月,越南艺人黄黄雄在综艺中的表演,从服装到舞蹈动作都与中国明星刘宇的舞台高度重合。
服装的颜色花纹领口样式分毫不差,抬手角度转身节奏甚至指尖的细微动作都完全照搬,堪称1:1复刻,面对质疑,越南网友不仅不承认抄袭,反而倒打一耙,声称相关设计源自越南传统文化。
这种从官方到民间的一致口径,让文化抄袭变成了一场集体自欺欺人的闹剧,文化上的拿来主义或许还能靠舆论造势蒙混过关,但国家制度模仿一旦脱离核心逻辑,必会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
1986年,越南推出革新开放政策,其核心框架、政策表述几乎完全照搬中国的改革开放,却最终走出了一条形似神不似的弯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成功,核心在于解放生产力+系统性配套的双重逻辑,而越南在模仿这一政策时,只学到了表面操作,却忽略了配套支持的重要性。
更关键的是,越南对中国经济发展逻辑存在根本性误读,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吸引西方生产线,通过轻工业出口实现增长。
因此,越南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上,拼命吸引外资建厂,却完全忽视了民族品牌的培育和产业升级。
中国引入西方生产线的初衷,是为了积累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最终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而越南在38年的革新开放中,始终停留在代工厂的定位,国内几乎没有能与国际品牌抗衡的民族企业。
为了吸引外资,越南政府甚至不惜将工业区的优质土地廉价出售给外国企业,导致本土工业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这种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拉动了经济增长——2023年越南GDP达到4297亿美元,30年翻了32倍,但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在全球市场波动中暴露无遗。
2025年,美国以环保违规为由禁止越南海产品进口,直接造成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随后又对越南本土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切断了其主要出口渠道。
同年第一季度,越南外资撤资规模高达6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大量外资工厂倒闭关停,过度依赖外资、缺乏自主造血能力的弊端,在这一刻被彻底放大。
越南的文化抄袭与制度模仿,并非孤立现象,在东亚地区,韩国、日本等国也曾有过类似的文化溯源争议,其背后共同的根源,是文化依附与国家独立之间的身份认同矛盾。
对于韩国而言,在世宗大王创造韩文之前,朝鲜半岛从上到下都使用汉字,官方文件、史书典籍、日常交流皆以汉字为核心。
即便如今韩国极力强调文化独立性,总统府公文中仍需标注汉字辅助理解,大学历史系学生若不掌握汉字,甚至无法读懂本国的古代史料。
这种文化上的深度绑定,让韩国在追求民族独立身份时陷入两难,只能通过将中医改名为韩医、争夺端午祭申遗等方式,试图重构文化溯源。
日本则走了一条本土化改造的道路,古代日本在大化改新期间,全面照搬唐朝制度,将三省六部制改为八省一台制,官职名称虽有调整,核心职能却完全一致。
都城平安京更是直接复刻长安的棋盘式布局,朱雀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坊市分离的管理模式、甚至排水沟的设计都原样照搬。
但日本的聪明之处在于,在抄袭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适配,最终形成了看似独特的文化体系,让人忽略了其根源所在,相比之下,越南的操作则显得粗糙且矛盾。
越南等国的文化抄袭行为,虽然本质上是自欺欺人的闹剧,但也给我们敲响了文化保护的警钟,文化领域的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你不主动守护,就会有人趁机掠夺。
近年来,从韩医争夺中医本源,到越南将科举、汉服据为己有,这些行为已经形成了一套包装+宣传+固化认知的产业链,如果不及时应对,很可能让后世对文化溯源产生误解。
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通过争夺归属权来体现,而是源于对自身文明的深刻认同与积极传承,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文化传播和保护上存在重内轻外的倾向。
很多传统文化瑰宝藏在深闺人未识,给了其他国家移花接木的可乘之机,从文化掠夺到制度模仿,越南的一系列操作最终证明:抄来的皮毛永远成不了内核,割裂的历史终究无法支撑起真正的民族认同。
来源:沧海冒险家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