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3号,俞敏洪直播连麦张笑宇,俩人聊的话题特实在,AI时代咱们到底该咋活,尤其是教育和生存这两块,听得我这30岁的人都忍不住琢磨:以后我家娃要是这么上学,会不会真像他们说的那样“遭罪”?
2025年8月23号,俞敏洪直播连麦张笑宇,俩人聊的话题特实在,AI时代咱们到底该咋活,尤其是教育和生存这两块,听得我这30岁的人都忍不住琢磨:以后我家娃要是这么上学,会不会真像他们说的那样“遭罪”?
张笑宇一开口就戳中要害,他说现在能真正撬动时代的变量是教育,可咱们现在的教育还是工业化那套,把学生当流水线上的零件,教纲定好、考试把关、最后发个毕业证就算完事。
俞敏洪也跟着搭话,说这种批量培养的模式早不管用了,现在年轻人毕业就面临初级岗位裁员,辛辛苦苦读几年书,最后可能还得靠算法分配跑外卖。
我身边真有类似的情况,朋友家孩子高中三年,妈妈全程陪读,孩子连跟同学出去玩的时间都没有,最后高考成绩还不理想,过两年还得花钱买实习机会。
你说这六年苦熬到底图啥?本来学习该是带着好奇心探索的事,结果被弄成了纯粹的“任务”,这不就是张笑宇说的“把学习变成痛苦”嘛。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还有新闻说,有些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不去,直接跟爸妈说“你们的期待我完成了,接下来我要去打工”。
这哪是叛逆啊,明明是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反抗,换成谁天天被盯着死记硬背,也得烦啊。
聊到教育该咋改,张笑宇说关键得从7岁开始,不是教孩子当“螺丝钉”,而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独特性,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怎么让AI为自己服务。
本来想,是不是得让孩子多报几个兴趣班才算“培养独特性”?但后来发现不对,核心是让孩子能从学习里找到快乐,而不是逼他们学这学那。
比如芬兰现在搞的“现象教学”,就不搞传统分科,也不频繁考试,而是让孩子围绕“城市环保”“社区建设”这些真实问题去探索,孩子跟着老师查资料、做调研,反而对知识更感兴趣了。
张笑宇还提到个词叫“语言腐败”,比如咱们常说孩子“叛逆”,其实孩子13岁以后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这是他们的“主体性”,硬说是“叛逆”,反而把孩子的独立意识给打压了。
还有咱们夸人常说“勤奋”“有勇气”,就像说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一万次是“勤奋”,其实爱迪生自己觉得试材料的过程挺爽,今天试竹子不行,明天换别的,每一次都像在“玩”,最后成功只是顺便的事。
要是家长能这么想,就不会总盯着孩子“有没有努力”,反而能让孩子顺着天性去探索,这不比逼他们死读书强?
俞敏洪还问,那家长该咋选?张笑宇说别总盯着名牌学校,不如找个好社区、好圈子,让孩子知道世界真实的运作规律。
我觉得这话挺在理,比如有些家长宁愿花大价钱买学区房,也不愿带孩子去博物馆、去野外看看,孩子连真实世界都没接触过,就算考上名校,到社会上也容易迷茫。
AI时代本来就需要会“变通”的人,死记硬背的知识AI比咱们记得还牢,孩子的独特性、好奇心,才是AI抢不走的。
聊完教育,俩人又说到了更实在的事,AI来了,咱们普通人的尊严咋保?俞敏洪说现在财富都往少数人手里集中,以后AI可能会取代大多人的工作,到时候没工作了,每天不知道该干啥,活着的意义在哪?张笑宇把这叫“人类尊严的哥白尼革命”,以前咱们觉得考分高、上名校就有面子,以后99%的人在智力上比不过AI,要是还按这个标准,大多数人不得没尊严?
其实尊严这东西,本来就不是靠“比谁聪明”来的。
俞敏洪说“打掼蛋的快乐和数学家解数学题的快乐没差别”,张笑宇也补了一句,郭德纲说相声给那么多人带来快乐,贡献不比写书的小。
我觉得这话特对,比如小区里的保洁阿姨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住着舒服,这也是她的价值;有人喜欢做手工,捏的小摆件有人愿意买,这也是意义,不一定非得“干大事”才算有价值。
那社会该咋保障普通人的生活?张笑宇提到了UBI,就是普遍基本收入,一个人就算不工作,每个月也能拿到够吃饭租房的钱。
埃及早就这么干了,靠苏伊士运河的收入补贴老百姓,普通人每天花两分钱就能买五个馕,至少饿不死。
咱们现在的生产力其实也能做到,比如在农村租个房、吃家常饭,一个月几百块钱就够,政府要是能补贴这笔钱,大家就不用为了“活下去”拼命内卷了。
除了钱,算法也是个大问题。
现在骑手的工作时间、咱们刷到的视频,都被算法管着,骑手想多赚钱就得跑12小时,咱们刷短视频一不小心就刷8小时,自己的生活反而被算法牵着走。
张笑宇说算法得“透明化”“民主化”,不用公开商业机密,但得告诉大家算法的效果,比如“这个算法会让骑手时薪降20%”,大家能选更合理的规则。
欧盟现在就要求高风险AI,比如招聘、医疗用的算法,必须公开决策逻辑,这不就是个好开头嘛。
有人担心超级AI会害人类,张笑宇倒不怎么慌。
他说AI的语料跟咱们一样,读的也是孔子、柏拉图,思维能跟人类相通;而且AI不需要跟咱们抢地球资源,它可以去太空开发;更重要的是,超级AI要是伤害人类,它的行为会变成后来AI的语料,以后的AI可能也会这么对它,所以它有动力跟人类和平相处。
我以前也怕AI“造反”,听他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只要咱们现在别给AI喂“仇恨”“暴力”的内容,以后和平相处的可能性还挺大。
最后俞敏洪还推荐了张笑宇的《AI文明史・前史》,说这本书不是讲技术或怎么赚钱,而是帮你看清AI时代的大方向,知道自己该站在哪。
我翻了几章,确实没那么多学术套话,比如讲AI伦理,它不说“要建立伦理框架”,而是说“先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快乐,别沉迷虚拟世界”,特别接地气。
其实AI时代没那么可怕,关键是咱们得换个思路,教育别逼孩子当“产品”,尊严别靠“比聪明”,算法别让它“欺负人”。
就像张笑宇说的,咱们可以在“慢时光”里找快乐,比如去草原走走、跟朋友聊聊天,这些AI替代不了的东西,才是咱们的立身之本。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