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在谈颠覆世界,可多数应用在用户眼中不过是新鲜一周,吃灰半年。
在中国的AI江湖中,名字多、故事多、概念更多。
但真正能让用户“每天愿意用”的AI,依然少得可怜。
大家都在谈颠覆世界,可多数应用在用户眼中不过是新鲜一周,吃灰半年。
今年5月,一家原本被视为“游戏社交公司”的广州企业,意外出现在《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中。
它叫趣丸科技。
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不是AI,而是电竞、语音开黑、TT语音、二次元头像和直播陪玩。
它看起来更像是扎根在兴趣社区的“互联网中厂”,而不是站在技术前沿的AI玩家。
但现实是,趣丸已经切入了音频、音乐、社交三条AI深水线,并且开始在海外内容分发、数字人直播、音乐创作工具等业务中落地。
这家公司并没有喊颠覆行业、重构世界这样带光环的话,它做的事情听起来甚至有点朴素。
让声音更像人,让数字人更自然,让音乐创作者更省力。
乍看不惊艳,却都在真正解决问题。
当风口喧闹退潮后,最能留下的往往不是最大声的,而是能落地的。
那么,趣丸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又为什么这条看似“不务正业”的路,反而更符合当下AI的现实逻辑?
01趣丸原本的核心业务在语音和兴趣社交领域。
最早的TT语音,就是帮人解决一个具体而琐碎的问题:开黑叫人太麻烦。
靠这个切口,它迅速抓住了一批游戏社群用户。
再往后,趣丸涉足电竞,做内容社区,形成了一套围绕年轻兴趣群体的业务系统。
但到了2020年之后,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增长曲线变缓,行业开始进入存量竞争。
新产品push多少资源都难跑起来,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甚至用户注意力本身都变成了稀缺资源。
赛道被分割,空间被锁死,这是中型互联网公司最直接的困局。
趣丸内部确实焦虑过。
一方面,它已有的盘子不能丢,另一方面,如果只守着现有业务,未来会慢慢失去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趣丸成立了一个“X项目组”。
没有盈利目标,不做短期评估,不要求立刻做出结果,只做一件事:探索技术。
这个决定听上去轻巧,但对任何一家需要保持营收和现金流的公司来说,都是冒险。
趣丸愿意冒这个险,原因其实很简单,它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结束,接下来要打的,不是抢用户,而是在技术和产品能力上的再造。
换句话说,那时的趣丸不是“为了追风口做AI”,而是为了不被时代甩下,主动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02转向AI的真正契机,来自一件很具体的事:数字人直播的声音不自然。
人类能立刻分辨出机械感、停顿感、语气单一等微妙差别,而这些差别一旦存在,就会直接让用户产生距离感。
语音不自然,意味着直播效果差,留不住人,更别说带货或转化。
对于一个长期和声音、社交打交道的公司来说,这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用户体验的基础问题。
于是,趣丸开始做音频大模型,目标也非常明确。
不是追求参数规模,也不是追求论文成绩,而是让声音能表达情绪、懂语境、能跨语言。
同时,另一个现实趋势也摆在行业面前,短剧、直播、动漫、歌曲正在加速出海,而跨语言本地化成本极高。
这让趣丸意识到,如果未来数字内容要全球流动,那么“声音理解—情绪表达—多语种生成”将是关键能力。
于是,音频大模型MaskGCT和音乐大模型天谱乐相继推出。
而它们的定位都不是AI替代人类创作,而是:
让创作者表达得更轻松,让内容生产更快更省钱,让语言壁垒更低,让情绪传递更自然
本质上,是回到那句最朴素的逻辑:AI不是为了改变人,而是为了服务人。
03如果说第一轮AI创业拼的是能不能做出来,那么第二轮真正要拼的是有没有人用。
很多AI公司会从模型本身出发,强调能力、参数、迭代速度、指标曲线。
但趣丸不是从模型走向应用,而是从应用需求倒推模型能力。
比如音乐。大多数AI音乐产品,会强调“普通人也能生成一首歌”。
听起来很酷,但普通人对创作的需求本来就不高,尝一次、玩一次、分享一次,就结束了。
趣丸选择聚焦的是音乐人、制作人和内容创作者。
对他们来说,音乐不是玩,是工作,是职业。
只要工具真的能提升效率,他们就会成为高频用户。
因此天谱乐重点做的是,保留创作者自己的旋律,控制每一条音轨、乐器、节奏、情绪,用AI补足技术短板而不替代表达
换而言之,不是人人做音乐,而是让做音乐的人更有力量。
在内容出海方面同样如此。
非洲爱看韩剧、中国短剧快速增长,翻译链路冗长、人工配音成本高,这是行业真实存在的痛点。
趣丸的音频模型直接解决了跨语种转化的时效和情感表达问题。
没有口号,没有宏大叙事,但事情解决了,效率提升了,成本下来了。
这才是真正的应用元年。
从地理和行业气质上看,广州的公司普遍有一个特点:
不炫、不抢风、看重可持续和实打实的场景落地。
趣丸的路径也有这种气质:不争最大模型,不做万能平台,不把精力放在资本叙事上,而是一步一步让产品进入真实行业链条。
这一点在今天尤其值得强调:AI行业最激烈的不是技术竞争,而是叙事竞争。
但叙事热闹,使用沉默,真正能留下来的,是能被使用的。
趣丸能进入 AI TOP50,本质不是因为它名气够大,而是因为:
它确实让AI进入了可复制、可规模、可持续的场景中。
它不是站在风口,而是在地上走路。
05这两年,关于AI的讨论越来越多,口号越来越响。
但最终会留下来的企业,只会有一种:不是喊未来,而是解决当下。
技术、理念、算法、模型,这些都是时代推进的力量。
但最终决定价值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如何进入生活、改变流程、降低成本、提升表达、让人得到真实的便利和力量。
趣丸的思路其实很普通:
先问问题是什么,再判断AI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就做,做了就落地。
它的故事并不传奇,但有一种更有分量的清醒:技术会变化,但人始终是中心。
真正有意义的创新,不是替代,而是增强。
这也是AI时代最值得被记住的方向。
来源:古今妙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