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近期一则“于谦被执行111万”的消息,却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这位看似无忧的艺人陷入了不小的争议之中,三年前何炅父亲因44万元欠款被强制执行,两人均坐拥亿万资产却陷“有钱不还”争议。
文| 酸奶
编辑 | 拾言札记
在大众印象里,德云社的于谦一直是舞台上那个幽默风趣、与郭德纲默契搭档的“黄金捧哏”,台下的他,也被传有着不菲的资产,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可近期一则“于谦被执行111万”的消息,却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这位看似无忧的艺人陷入了不小的争议之中,三年前何炅父亲因44万元欠款被强制执行,两人均坐拥亿万资产却陷“有钱不还”争议。
从马场年养护费超百万到四合院藏百万茶具,于谦的财富帝国为何难抵小额债务?当艺术形象遭遇商业规则,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名利场中的信用价值?
2025年10月27日,广州人民法院一则恢复执行信息将相声演员于谦推上舆论风口,这起涉及111万元的执行案件,不仅让“于谦家里有钱”的相声包袱成了现实注脚,更揭开这位德云社元老鲜为人知的投资版图。
这起执行案件的核心指向墨客行影业,一家于谦持股10%的影视公司,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却累计背负超7000万元执行债务,并存在3条失信记录,尽管于谦方面解释其出资款缴付期未至而被牵连,但公众质疑声浪并未平息。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这家公司底细也逐渐被扒了出来,2019年这家公司成立的时候,股东名单里有个叫张栾的,他是德云社的同门师弟,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赵仁鹏,更是手握影视资源的资深制片人。
从这股东构成来看,这似乎是一场熟人局,更像是资源互换的商业布局,而不只是单纯的义气相助,毕竟于谦在影视圈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这样的合作或许能给他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收益。
在公众印象中,于谦向来是德云社的黄金搭档,台上捧哏妙语连珠,台下却鲜少参与德云社股权纷争,他选择只拿工资分成而非股权,这种智慧曾被解读为避开内部利益纠葛的明智之举,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出的投资风险,却让人重新审视这位隐形富豪的资产布局。
事情闹大之后,有相关人员出来解释,说于谦是因为出资款缴付期未到,才会被牵连进这次债务纠纷,可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平息网友们的愤怒和质疑,热搜上的嘲讽与争论此起彼伏。
要理解这次争议,就得先了解一下于谦的财富状况。
早在郭德纲为生计奔波时,于谦已通过北京房产投资完成第一桶金积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斥资改造的天精地华宠乐园,这座马场内,十万级别的信鸽、价值不菲的世界名马比比皆是,每年仅饲料就从内蒙古草原直供数百吨,养护成本高达数百万元。
除此之外于谦位于北京的四合院同样引人注目,院内陈列的30把紫砂壶总价超百万,绿松石摆件、名贵金龙鱼等物件均彰显着不菲身家,这些资产积累,让111万元的执行款项在其财富帝国中显得微不足道。
但正是这种“不差钱”的表象,让此次执行事件更显荒诞。
这次于谦的债务风波,让人不禁想起了2021年何炅父亲的事情,当时何炅父亲因为44万元欠款被强制执行,何家从画展到餐饮,早就靠着何炅的名气赚得盆满钵满,可偏偏就不肯还这44万元的债务,甚至还被爆出拖欠工资。
当时何炅仅芒果超媒原始股浮盈就超9位数,而这44万债务甚至不及他1期综艺酬劳的零头,可何炅却拖欠了8年,直到法院强制执行才肯还款。
于谦和何炅父亲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坐拥庞大的资产,却对百万元级的债务视而不见,何畏持股95%的炅爸爸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于谦的巨额资产更是足以轻松覆盖这111万债务。
可最终他们都因为对金钱的过度执念突破了底线,这也导致何炅遭遇了口碑危机,于谦的人设也出现了裂痕,这种隐性的损失,远比表面上的债务更难挽回。
罗永浩曾经负债6亿,却能靠直播还清债务,而于谦和何炅,明明有钱却非要拖欠债务,非要等到强制执行才肯被迫偿还,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就藏在人性对金钱名利的贪婪之中。
对于于谦来说,这111万的债务与他的财富帝国相比,只是沧海一粟,远不足以撼动他的财富根基,但这件事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他的形象在公众心中可能会大打折扣,一些原本支持他的粉丝也可能会对他产生质疑。
目前于谦还在私下处理这次债务纠纷,具体的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他会选择尽快还清债务,挽回自己的形象,还是会继续沉默,让事件进一步发酵,公众都在密切关注着。
如果他能及时解决债务问题,并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许还能挽回一些口碑。但如果他继续选择沉默,不积极处理,那么他的形象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损害。
回望事件脉络,从法院执行信息曝光到舆论发酵,从资产揭秘到历史投资隐患,这场风波早已超越债务本身,成为观察名人信用生态的窗口。
当“于谦家里有钱”的包袱照进现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财富的光环,更是光环下难以回避的阴影,如何守护信用底线,或许才是这场风波留给公众最深刻的思考。
来源:言上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