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高会 | 农民画变丝巾,皮影还能做耳环?这些非遗在农高会爆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6:06 1

摘要:农民画丝巾勾勒乡土诗意,皮影耳环摇曳千年巧思,掐丝珐琅车载香熏氤氲东方雅致……10月25日,18类200余种非遗手工艺品惊艳亮相第32届杨凌农高会省妇联展厅,既为观众奉上一场沉浸式非遗盛宴,更让传统技艺走出博物馆,以鲜活姿态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农民画丝巾勾勒乡土诗意,皮影耳环摇曳千年巧思,掐丝珐琅车载香熏氤氲东方雅致……10月25日,18类200余种非遗手工艺品惊艳亮相第32届杨凌农高会省妇联展厅,既为观众奉上一场沉浸式非遗盛宴,更让传统技艺走出博物馆,以鲜活姿态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这条农民画丝巾太别致了,把农民画印在上面,整体素雅清新,创意太绝了!”观众张云萍捧着丝巾反复端详,眼神里满是喜爱。这份让她爱不释手的创意,正出自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手艺人白瑞雪。为让非遗“活”在当下,她将满是乡土烟火气的农民画元素,巧思嫁接到布包、杯垫、丝巾、保温杯等日常物件上。通过二次创作,褪去农民画的浓烈色彩,换上更显雅致的配色,精准捕捉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当质朴的民间艺术撞上现代时尚,艺术性与实用性无缝交融,这样的非遗文创也成了展厅里的“抢手货”,引得消费者争相入手。

老马盘扣展位前,精致的传统绳结艺术同样圈粉无数。“这只喜鹊造型的盘扣,藏着吉祥好运的美好寓意。”手艺人李洁拿起作品介绍。随着新中式风格走红,盘扣不再局限于服饰点缀,而是衍生出胸针、项链、耳环、香囊等多元产品,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如今,这份匠心已带动300余名妇女居家就业,让非遗成为妇女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展厅内,非遗小课堂成了亲子互动的热门打卡地。孩子们围坐台前,听手艺人讲解皮影历史、剪纸技法,再亲手拿起工具体验创作——西安市民周鹏看着女儿专注表演皮影戏的模样,感慨道:“既能触摸传统文化,又能享受动手乐趣,这样的体验太有意义了。”延安非遗剪纸传承人高英凤则贴心准备了剪纸稿样,“照着轮廓剪就能做出漂亮团花,让大家轻松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数字浪潮下,巾帼非遗产品更插上了“云翅膀”。“跟着妇联学做电商、练直播,我们的藤编产品去年产值突破千万元,七成销量来自线上,一些产品还远销海外。”汉中藤编非遗传承人邓飞飞自豪地说。前不久,她的藤编作品《织梦者》还代表陕西非遗登上2025全球妇女峰会女性主题特展,让陕西非遗的匠心之美走向世界舞台。

“我们将持续搭建非遗展示、交流与销售平台,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让老手艺焕发持久生命力,真正实现‘非遗赋能女性,匠心点亮生活’的目标。”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秦女子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