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24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先生是一位45岁的普通上班族,最近几个月,脸上和胸前总是冒出一些奇怪的红斑,起初以为是换季过敏或者“上火”,就到药店买了点外用药膏自己擦。
可没想到,这些皮疹越来越严重,还伴随着发热和乏力。他去医院皮肤科做了检查,医生却建议他做个HIV筛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刻,他彻底懵了:HIV抗体阳性。
“我只是起个皮疹,怎么就和艾滋病扯上了关系?”李先生的疑问,不少人也都有。我们总以为艾滋病是一种隐秘的疾病,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可能早就通过皮肤发出“求救信号”。
提起艾滋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高危性行为”。确实,性传播是目前HIV感染的主要途径,但远不止这些。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病毒悄无声息地破坏免疫力,导致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直线下降。
因此,感染HIV后,很多最早出现的症状,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咳嗽”“发烧”,而是皮肤异常。
为什么?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它最先感受到免疫系统出问题。别小看脸上、背上那几块红斑,有时候,它比你体检单上的数字更“诚实”。
艾滋病初期,很多人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觉得“最近有点累、没胃口”。但有一类症状,常常被忽视——皮肤问题。而这,正是HIV感染早期最常见的外在表现。
很多HIV感染者在早期会出现一种叫做“艾滋病病毒相关皮疹”(HIV rash)的表现,通常是红色、扁平、略微凸起的小疹子,出现在面部、胸背、手臂上,不太痒,但又顽固,涂药膏也不见好。
它常常在感染HIV后的2~4周内出现,类似病毒性皮炎,但不同的是,这些皮疹常常没有明确诱因,也不随着季节变化而消退。
划重点:如果你近期有高危行为史,又出现这种“无缘由”的皮疹,别只往“过敏”“湿疹”上靠,最好去做个HIV筛查。
带状疱疹以前被认为是“老年病”,但近年来,不少年轻人也频频中招。正常人感染一次,可能几年都不会再复发;可在HIV感染者中,带状疱疹不仅发作频繁,还会多发、严重、恢复慢。
特别是出现双侧发疱、跨多个神经节、疼痛剧烈难忍时,往往说明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就指出,带状疱疹反复发作,是HIV感染者的常见表现之一。
如果你不到40岁,却频繁出现带状疱疹或症状异常严重,建议别再拖,去查个HIV抗体。
正常人脚气、体癣、股癣,用点抗真菌药膏就能控制,但HIV感染者却经常面临“顽固性真菌感染”:不仅反复发作,还可能蔓延到口腔、指甲、甚至肛周。
像鹅口疮这种婴儿常见病,在成人中若反复出现,很可能是免疫抑制后的表现。
还有一种叫“卡波西肉瘤”的皮肤病变,在艾滋病病人中也并不少见,表现为紫红色、结节状斑块,初看像瘀血,但却逐渐扩大,甚至溃烂。
这些皮肤表现,不一定都是HIV引起,但如果你免疫力本来不错,却频繁出现、迁延不愈,就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HIV感染者被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而他们其实早就出现了各种异常,只是没被当回事。
像李先生这样的人不少,他们辗转多个皮肤科、内科,反复吃药、打针,皮肤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直到后来才发现,真正的“病根”是HIV。
皮肤是HIV感染的“前哨”,能不能早发现、早治疗,关键就在于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警觉性。
根据《中国艾滋病防治中心》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报告HIV感染者约6万例,其中近一半是在体检或其他非专科就诊中意外发现的。
这说明,大量潜在感染者并不知情,或因为症状轻微而被误判。
如果你发现自己近期有高危行为史,又出现不明皮疹、带状疱疹等情况,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去正规医院做HIV抗体检测。
目前我国常规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HIV抗体快速检测:数分钟内出结果,适用于初筛
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第四代):更早期发现感染
核酸检测(HIV RNA):用于窗口期判断是否感染
窗口期一般为2~4周,也就是说,即便感染了,有时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检测出结果。建议在高危行为后4周内检测一次,12周再复查一次,确保万无一失。
很多人一听到“艾滋”两个字就焦虑、恐惧,甚至排斥检测。但现实是:HIV感染≠绝症,更不是“判死刑”。
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ART),可以让感染者的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实现“功能性治愈”。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根据《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2022年数据,接受规范治疗的HIV感染者,其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已非常接近。误诊、拖延、恐惧,才是真正夺命的“凶手”。
别总以为“皮肤病就是皮肤病”。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皮肤往往最先“喊疼”。尤其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无明显诱因的皮肤异常,可能藏着更深层的健康危机。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
无缘由的红疹、皮疹
带状疱疹反复发作
真菌感染迁延不愈
再加上近期有高危行为史,一定要主动筛查HIV。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皮肤的问题,也许不只是“表面功夫”。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艾滋病防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国家卫健委. 《中国艾滋病疫情报告(2023年)》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中西医结合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