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之美:折纸针线包的折叠智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4:36 1

摘要:中国民族服饰是流淌在针线上的文明密码,一针一线间凝结着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手工智慧。从织锦的经纬交织、刺绣的穿针走线,到蜡染的色彩变幻、银饰的捶打錾刻,这些多样且饱含巧思的手工技艺,不仅是制作服饰的手段,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 它们让服饰成为可穿戴的 “活态遗产

图|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中国民族服饰是流淌在针线上的文明密码,一针一线间凝结着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手工智慧。从织锦的经纬交织、刺绣的穿针走线,到蜡染的色彩变幻、银饰的捶打錾刻,这些多样且饱含巧思的手工技艺,不仅是制作服饰的手段,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 它们让服饰成为可穿戴的 “活态遗产”,在指尖传承中续写着东方美学的浪漫,也正因如此,中国民族服饰堪称民间手工智慧的结晶。

图|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这些 “指尖上的非遗”,其制作离不开民间手工艺人珍爱的工具与用具。正如古语所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世界从事女红的手艺人,都需要专门的收纳物存放针头线脑与手工用具,“折纸针线包” 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单品。

作为民间艺术的标志性用具,折纸针线包不仅解决了工具收纳的实用需求,更因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审美与生活习惯,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这也让它在民间手工艺中占据重要地位。

图|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布制封面针线包

不同民族的折纸针线包,在形制、纹样与材质上各有区别,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也反映了民族生活智慧。而随着时代发展,折纸针线包的分类与创新设计应用,也成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结合的重要探索方向。

那么,中国民族服饰的形制、色彩、图案与材质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手工智慧?民间手工艺离不开哪些关键工具的助力?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性存在,折纸针线包的基本构成元素与样式分类?它有着怎样的折叠智慧与研究价值?传统折纸针线包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实现怎样的创新应用?

2025年10月31日,中国纺织出版社华美讲堂邀请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刘琦,为我们带来《中国民间艺术之美:折纸针线包的折叠智慧》讲座。

主讲人介绍

刘琦

LIU QI

艺术学博士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服装史论硕士生导师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

北京旗袍文化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中外服装史、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装饰》《艺术设计研究》《美术观察》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著作《汉族传统服饰图案经典》(副主编)、译著《折纸针线包:鲜为人知的中国民间艺术》《时装画:17位国际大师巅峰之作》曾获部委级优秀出版物二等奖、三等奖。秉持“做可以落地的理论研究”理念,以近几年的科研为中心和出发点,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产业的对接和转化,并积极开展课程嫁接、技艺传承、学术研究以及设计创新等领域的工作。

讲座时间:2025.10.31周五14:00

讲座费用:限时免费

讲座形式:线上直播

讲座预约:添加客服获取直播间地址

中纺社华服志客服

讲座内容预览

{ 本期讲座内容一览 }

一、中国民族服饰——手工智慧的结晶

· 中国民族服饰的形制、色彩、图案、材质及工艺

· 中国民间手工艺常用工具

二、中国民间艺术——折纸针线包

· 折纸针线包的基本构成元素

· 折纸针线包的样式分类

· 折纸针线包的技艺集合

· 折纸针线包的研究价值

· 折纸针线包的创新设计应用

讲座内容亮点

{ 折纸针线包的样式分类 }

图|侗族最为典型和常见的“龙书”样式折纸针线包

折纸针线包的分类依据可以参考民族、构成方式、装饰风格、流传地点及历史时期等多个维度。从民族维度看,使用者涵盖侗族、苗族、瑶族、彝族、壮族、羌族与汉族等多个民族。在目前已发现的实物样本中,侗族折纸针线包的数量占比更高。

图|“花腰彝”样式折纸针线包

讲座内容亮点

{ 折纸针线包的研究价值 }

图|印染折纸针线包(左)刺绣装饰折纸针线包(右)

折纸针线包是中国民间多种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它融合了造纸、织绣、印染、书画、剪贴、贴花等多种装饰手法,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美学。

图|花腰彝针线包内的绣片和选民证

部分折纸针线包样本中,还保留着手稿、纸样、印刷品、照片及绣片等珍贵线索。这些实物不仅是技艺的载体,更为了解特定地区、民族及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辅助研究依据。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期待

2025年10月31日14:00

华美讲堂

《中国民间艺术之美:折纸针线包的折叠智慧》

中纺社华服志客服

- END -

编辑:李若旭

校对:巨亚凡

审核:徐屹然

来源:中国服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