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46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女士今年32岁,刚刚做完一次体检,结果却让她难以接受:她感染了HPV高危型,并已出现宫颈病变的迹象。“我明明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怎么突然就这样了?”她一脸茫然。
事实上,像王女士这样的女性并不少见。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毒,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以上的育龄女性感染HPV,部分高危型HPV若持续感染,可能会引发宫颈癌。很多人感染后毫无察觉,这正是它可怕的地方。
感染初期,大多数女性没有任何明显不适,这也是许多人忽视它的原因。但随着病毒持续存在,身体会陆续出现一些异常信号。
1. 阴道分泌物改变
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是白带异常,可能变得量多、颜色发黄、伴有异味。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了宫颈黏膜的炎症反应。
2. 接触性出血
有些女性在性生活后出现少量出血,常被误以为是“上火”或劳累,其实这可能是HPV引起的宫颈上皮破损所致。
3. 外阴或肛周赘生物
如果感染的是HPV 6或HPV 11等低危型,可能会在外阴、肛门等部位长出小米粒样的赘生物,俗称尖锐湿疣,具有较强传染性。
4. 月经不规律、下腹隐痛
部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后,会影响子宫颈局部组织,引发慢性炎症或病变,从而导致经期紊乱、盆腔不适等情况。
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都是HPV引起,但如果出现多个异常,尤其有持续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建议尽快进行HPV检测及宫颈TCT检查。
很多人一听“病毒感染”就恐慌,甚至误以为HPV是“不干净”的象征。这其实是对它的误解。HPV是一种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传播的病毒,并非只有性接触才会感染。公共浴池、毛巾共用、免疫力低下等,皆可能成为感染途径。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感染者在1~2年内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只有少数人在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并引发病变。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强调:“定期筛查”远比“谈癌色变”更重要。
目前,女性判断是否感染HPV,主要依靠以下两种检查:
HPV DNA检测:可以识别出是否感染病毒,及是哪种类型(高危还是低危)。
TCT(液基细胞学检查):观察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变化,是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
国家卫健委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1岁起应每3年做一次宫颈筛查;30岁以后,建议联合HPV+TCT检查,发现更早、结果更准。
1. 接种HPV疫苗
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已上市二价、四价、九价三种疫苗,越早接种,保护效力越好,推荐在未发生性行为前完成接种。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避免共用毛巾、内裤,公共场所注意清洁,减少病毒通过皮肤黏膜传播的风险。
3. 提升免疫力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都是维持免疫系统强大的关键。
4. 定期体检筛查
早发现、早干预,是阻止病变发展的关键。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太晚知道”。
HPV感染并不等于患癌,大多数人都能自愈。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忽视症状、拖延筛查、拒绝治疗。身体的每一个异常,都是自我保护的信号。听懂它、重视它,疾病才没机会悄悄靠近。
参考文献:
[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我国宫颈癌防控指南(2023)》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宫颈癌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2022)》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宫颈癌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学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