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娜塔莉亚・艾斯蒙特向媒体证实,俄罗斯“奥列什尼克”中程导弹系统将于今年12月在白俄罗斯完成部署并进入战斗戒备状态。这一举措标志着俄白军事协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也意味着这款曾在乌克兰战场验证威力的高超音速武器,即将正式成为影响欧洲战略平衡的关键
白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娜塔莉亚・艾斯蒙特向媒体证实,俄罗斯“奥列什尼克”中程导弹系统将于今年12月在白俄罗斯完成部署并进入战斗戒备状态。这一举措标志着俄白军事协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也意味着这款曾在乌克兰战场验证威力的高超音速武器,即将正式成为影响欧洲战略平衡的关键力量。
艾斯蒙特表态简洁明确,称“就在今天,军方就此事向总统汇报了。军方确认:将于12月。”这为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武器部署进程划定了最终时间表。回溯战略布局起点,2024年底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率先提出在本国领土部署俄罗斯最新武器的诉求,“奥列什尼克”系统被列为核心装备。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时随即回应,承诺这一部署可在2025年下半年落地,如今时间节点恰好兑现了这一政治共识。
作为此次部署核心装备,“奥列什尼克”中程导弹系统的实战表现与技术性能早已通过战场得到验证。2024年11月,俄罗斯在袭击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大型军工企业时,首次将该系统投入实战测试。当时导弹精准打击了“南方机械制造厂”这一关键国防工业节点,通过投放36枚惰性子母弹,模拟了对加固设施的多波次打击场景,其高精度与突防能力得到充分验证。
公开资料显示,“奥列什尼克”是俄罗斯新一代固体燃料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覆盖1000至5500公里,这意味着北约在欧洲的所有前沿部署部队、关键基础设施及多数成员国政治首都均在其打击半径内。其10马赫的飞行速度,配合先进的中段机动能力与低雷达截面积设计,可有效规避现有西方导弹防御系统,堪称“反导杀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导弹虽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具备强大的常规打击能力——在集群部署时,其打击威力堪比核武器。该系统延续了俄罗斯RS-26“边界”洲际导弹的研发脉络,整合了“布拉瓦”潜射导弹的核心技术,搭载的分导式多弹头可灵活配备核或常规战斗部,单次发射即可对多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其发射平台采用白俄罗斯制造的MZKT-7930“占星师”运输-起竖-发射车,具备全地形机动能力,可在公路网快速转移部署,大幅提升了战场生存性。
此次部署的推进速度超出外界预期。2025年8月初,普京才正式宣布“奥列什尼克”系统启动量产,首批装备随即交付俄军部队。而白俄罗斯方面同步完成了部署前期准备:军事专家已选定多个隐蔽性强、交通便利的安装地点,这些地点均远离人口密集区,且靠近铁路干线便于装备运输,同时具备完善的通信与后勤保障设施。俄白两国军工团队自9月起已开展联合调试,确保导弹系统与白俄罗斯现有防空指挥体系实现数据互通。
对于欧洲而言,“奥列什尼克”在白俄罗斯的部署堪称战略格局的“分水岭”。白俄罗斯地处东欧腹地,与波兰、立陶宛等北约成员国直接接壤,从这里发射的导弹可将反应时间压缩至数分钟级别,大幅削弱北约的预警防御窗口。军事分析师指出,即便按照保守估算,3至4个“奥列什尼克”导弹营即可覆盖整个东欧及中欧地区,对北约“东翼防线”构成实质性威慑。
目前,北约尚未对这一部署计划作出正式回应,但已有成员国表达担忧。波兰总理府此前曾暗示可能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协作,考虑增购“爱国者”防空系统。而俄罗斯外交部则强调,此次部署是“应对北约东扩的必要防御措施”,完全符合俄白联盟国家的协作协议,不针对第三方和平目标。
随着12月部署期限的临近,俄白两国的军事协作正进入冲刺阶段。“奥列什尼克”导弹系统的到来,不仅将重塑东欧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更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在高超音速武器与反导系统的技术博弈中,欧洲的安全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来源:古书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