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秋的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白土镇,群山环抱,马超营社区的柿子林遍野绯红。累累果实压弯枝头,农户们穿梭林间,麻利地采摘这一季的收获。当地柿子醋加工厂负责人雷辉辉脸上写满喜悦:“我们现在对柿子的需求更大了,有多少要多少。”
深秋的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白土镇,群山环抱,马超营社区的柿子林遍野绯红。累累果实压弯枝头,农户们穿梭林间,麻利地采摘这一季的收获。当地柿子醋加工厂负责人雷辉辉脸上写满喜悦:“我们现在对柿子的需求更大了,有多少要多少。”
这份底气,源于一场由科技驱动的产品升级。
走进改造一新的生产车间,口服液灌装线匀速运转,工人们在流水线旁熟练操作。今年初,企业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柿子醋口服液试产成功,目前销量已突破5万瓶。这款新产品不仅丰富了产品线,也为白土柿子打开了全新销路。
雷辉辉的创业之路始于传统柿子醋,但近年来她意识到,仅靠卖鲜果和酿传统醋,市场越走越窄。“柿子醋本身有健康价值,但受使用场景限制,很难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在保留功效的同时,让消费者更方便地享用?开发即食型饮品的念头,在她心中萌芽。
方向明确后,雷辉辉决定与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开发新产品。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既要保留柿子醋的健康底蕴,又要创造新颖口感和更丰富的营养价值。”研发团队成员王大红教授介绍。团队从药食同源目录中精选枸杞、蜂蜜、葛根作为辅料,开启了漫长的调试过程。
为确保口感,每一批新品都由企业负责人和柿农共同品鉴。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调整笔记,仅蜂蜜添加比例就调试了十余次。历时半年,三款不同风味的柿子醋口服液终于问世。
对白土镇的柿子产业而言,这款产品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这里昼夜温差大,柿子个大味甜,却因成熟快、不耐储存,长期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听说厂里开发了新产品,俺这柿子更不愁卖了。”老柿农倪会笑着说。
雷辉辉介绍,今年鲜柿收购量预计突破300吨,除用于现有产品加工外,部分鲜柿被妥善储存,作为后续研发的储备。
更可喜的是价值的提升。原本论斤称的散装醋,经精深加工后,以精美瓶装的口服液形式走进城市商超和线上平台,价值翻了几番。在王大红看来,该产品精准契合大健康消费趋势,将助力企业在这一赛道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发展的成果,最终要惠及于民。新生产线的投产,为30余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种的柿子有人收,还能通过务工增加一份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车间女工黄东琴感慨道。
站在厂区门口,遥望那片硕果累累的柿林,雷辉辉目光坚定。从加工柿子醋,到生产口服液,再到已提上日程的柿子叶茶与研学项目,柿子的甜,正实实在在变成柿农兜里的钱。
带动378户柿农增收、户均增收超5000元……一颗颗曾经寻常的山间柿子,正通过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串联起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完成从“丰产不丰收”到“点柿成金”的蜕变,成为百姓心中的“金果果”。(吕百营 侯豫炯 高悦 )
来源:河洛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