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下身份证,不仅能直接调劳动合同范本,还能视频连线律师问工伤赔偿的事,太方便了!”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一位农民工在“24小时无人律所”智能终端前操作后,难掩满意。这是达拉特旗司法局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司法所创新法律服务模式,把法治保障送到群众和企业身边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李亮)“刷下身份证,不仅能直接调劳动合同范本,还能视频连线律师问工伤赔偿的事,太方便了!”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一位农民工在“24小时无人律所”智能终端前操作后,难掩满意。这是达拉特旗司法局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司法所创新法律服务模式,把法治保障送到群众和企业身边的生动场景。
为破解园区企业法律需求“急”、农民工维权“难”、公共法律服务“限时”等问题,该司法所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以“精准供给、全天在线”为核心,升级打造园区专属“法治加油站”。在内容供给上,司法所瞄准企业经营、个人务工中的高频法律场景,系统梳理并上线涵盖劳动合同、购销合同、租赁合同等数十种标准合同范本,从源头帮助缺乏法律知识的企业和个人规避合同陷阱,这套“法治工具箱”已成为大家口中的“贴心帮手”。
更受关注的是新引进的“24小时无人律所”智能终端,它既是企业的“智能法律顾问”,也是农民工的“维权好帮手”。对企业而言,终端的“企业法治体检”功能可从股东股权、公司治理、劳动用工等五大维度开展风险扫描,企业负责人简单操作就能生成风险评估报告,还能一键连线律师获取合规建议,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法治“防火墙”;对农民工群体,终端简化了维权流程,身份证一扫即可查询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等针对性指引,遇复杂问题时,“人工咨询”功能可实现与专业律师“面对面”私密视频交流,彻底解决了“咨询无门、求助无方”的困境。
“以前找律师咨询要跑老远,现在在园区就能解决,还不耽误上班。”一位企业员工的话,道出了“无人律所”的实用价值。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司法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收集企业和群众反馈,动态更新“合同库”、优化终端功能,让“不打烊”的智能法律服务,持续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群众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