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青绿入画来——吉安市书写新时代“生态答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5:00 1

摘要:青山如黛,赣水含章。行走在吉安大地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正徐徐铺展。“十四五”以来,吉安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坚、绿色转型与“两山”转化、政策创新与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

青山如黛,赣水含章。行走在吉安大地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正徐徐铺展。“十四五”以来,吉安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攻坚、绿色转型与“两山”转化、政策创新与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

数据显示,吉安连续6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高达96%,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绿色答卷”。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科学防治纵深推进

生态质量的提升,始于对每一寸山水的精心呵护。

作为吉安市生态的“靓丽名片”,井冈山的生态优势尤为凸显,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86%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超2万个,在核心景区甚至能达到每立方厘米8万个,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行走在井冈山市的河边、湖边、水库边,不时可以看到戴着红袖章、穿着红马甲的巡河保洁护水人,精心呵护着全市的水生态环境。在市、乡、村三级河长联动联治的责任体系框架下,井冈山市各级河长以上率下,巡河治水,推动“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治水护水机制落实落地,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实现全民巡河保洁护水。

科技赋能让生态监测、污染防治更精准。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服务技术、多源数据等融合技术,吉安市引进专业团队,建设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平台,构建各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天空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信息化服务体系。

“为了便于分析观察,我们用蓝、绿、黄、红四种渐变色直观反映水污染状况,污染因子浓度越低颜色越蓝,浓度越高颜色越红。从水系图来看,绿色区域较大,黄色区域窄小,红色区域看不到,总磷、氨氮等污染因子浓度变化趋势总体向好。”市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工程师周露露介绍。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吉安市对赣江、乌江、遂川江等流域水污染进行溯源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

为牢牢把握大气污染防治主动权,吉安市建立环境气象合作制度,提供未来72小时气象预报信息和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当前的空气质量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级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100%、90%、80%以上。”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涂婕介绍。在精准预报的基础上,吉安市还建立了大气污染治理巡查工作制度,利用无人机、便携式监测设备、激光雷达等监测设备,严密监控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让蓝天常驻、碧水长清真正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生态福祉。

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两山”转化通道持续拓宽

污染防治筑牢生态基底,绿色转型则让生态资源变成发展优势。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中,遂川县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径。近年来,该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力打通“两山”转化路径,推动“遂茶贷”“遂林贷”等金融产品落地,为生态价值实现提供金融支撑,实现生态资源可抵押、可变现、可融资。“以前我们守着金山银山,却不知怎么变现。现在政策好了,‘遂茶票’‘遂林票’能抵押贷款,碳汇还能为村里带来分红,青山已然成为我们的‘幸福靠山’!”雩田镇珊田村级合作社负责人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以机制创新为牵引,遂川构建起“县森林生态运营中心+乡镇两山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四级联动网络,织密生态资源收储体系,将连绵青山、碧绿湿地精准“入账入库”。截至今年7月,全县已成功将4.3万亩商品林地纳入“宝库”,盘活470亩闲置土地和19栋厂房的“沉睡”资本,收储湿地60亩。曾经的生态“包袱”,正在系统化、市场化运作中,实现向发展财富的精彩转变。

在新干县,曾因污染沦为“龙须沟”的龙溪河,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生态蝶变。新干县联合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通过水质监测、管网检测等方式,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精准锁定了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三大污染源,创新实施“一源一策”全链条治理,从源头治理水污染。

经过一系列治理工程,龙溪河水质实现了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跃升。“目前,我们彻底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消除了河道黑臭现象,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新干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说,从综合治理效果来看,取得了水质提升、生态修复、景观重塑的成效。如今的龙溪河碧波重现,水清岸绿,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线。

制度护航筑根基,风险防控无死角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吉安市始终坚持政策引领与全链条环境风险防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安全屏障。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吉安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全面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永新县的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市第一家试点单位,建设无缝衔接管网,收集园区内企业产生的DMF废液,进行“点对点”定向利用,DMF废液资源回收率高达99%,处理周期大幅缩短,推动实现危险废物零风险。此外,吉安市还按照“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要求,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化生产、产业循环化组合,做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吉安市在完善四级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共治路径。永新县创立的“民声半月谈”机制,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以谈心谈话、拉家常的方式,围绕群众身边的环境小事和生态心愿,搭建起常态化沟通平台。永新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民声半月谈’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桥梁,通过党政群协同、县乡村联动,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风险防控闭环管理。吉安市深入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构建起全链条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常态化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创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办结多起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健全的监测预警和应急作战机制,确保了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如今的吉安,生态成果丰硕,清新的环境成为常态,绿色发展不断谱写新篇。通过系统治理筑牢生态本底,以创新机制激活生态价值,靠法治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共同铺就了吉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让优良生态环境真正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