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追问,在2023年秋天终于有了官方回答:10月15日,甘肃嘉峪关,404核城纪念馆把3号反应堆地下控制室开了条缝,每天只放20人,政审得提前90天。
“爸妈,404到底在哪儿?
”——这句追问,在2023年秋天终于有了官方回答:10月15日,甘肃嘉峪关,404核城纪念馆把3号反应堆地下控制室开了条缝,每天只放20人,政审得提前90天。
消息一出,抢票脚本比演唱会还疯。
有人激动,有人后怕:当年地图上消失的小城,原来真在沙漠里造过47枚原子弹的料。
解密档案摊在玻璃柜里,12.7万人的青春被缩成3.2万页A4纸。
照片里的小伙子没名字,只有编号, smiles像曝光过度的底片。
讲解员说,他们拿镜像身份证,通信地址统一写成“兰州信箱”。
网友扒出,那14万张假身份证里,有7张现在躺国家博物馆,编号001-015,像沉默的工牌。
有人留言:原来“查无此地”不是谍战片台词,是户口本日常。
更炸的是修复现场。4.5亿元砸进去,23万㎡污染土被纳米胶“封印”,800亩沙棘把戈壁刷成绿色,辐射值跌到0.12,和北京地铁里一样安全。
评论区一水“牛”:当年最危险的地方,如今最安心打卡。
有人怼:别浪漫化,那是拿命换的。
立马被回怼:不修复,难道留给风?
吵了200楼,没人敢@当年的工人,因为大部分账号永远灰色。
新炉子也点火。
旧址30公里外,钍基熔盐堆2021年开建,机器人巡检,1200个研究员里一半“核二代”。
有人感慨:爸妈把青春埋沙里,孩子把论文写回沙里。
弹幕飘过“继承”俩字,被赞了3千次,也有人酸:接力棒是铀块,烫手。
吵归吵,预约通道还是秒光,毕竟“看反应堆”比“看火箭”更酷,朋友圈定位“404”自带神秘滤镜。
最戳泪的是口述史。
二代们举着手机,给白发老人录视频,2.3万分钟素材要过三级保密,能放出来的不到5%。
弹幕刷屏:原来沉默也是核废料,半衰期一辈子。
有人写:爷爷到死没说出车间号码,奶奶把通行证缝进枕头,现在它成了网红展品,玻璃反光里,我看见家人重影。
走出纪念馆,出口商店卖防辐射手机壳,39块一个,月销6000。有人笑:当年防原子弹,现在防5G。
笑完心里发空——那枚看不见的“弹”,到底落在哪代人身上?
夜里刷手机,官方号又推新通知:2024年春天开放核城动物园旧址,1988年养过37种动物,包括一只叫“原原”的熊猫。
评论区齐刷一句话:连熊猫都有代号,我们还在等真名。
来源:油条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