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要去超市买菜,而不愿意在街边买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20:22 1

摘要:年轻人更倾向于去超市买菜而非街边摊,本质上是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与时代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折射出对效率、安全、体验等多重维度的考量。

年轻人更倾向于去超市买菜而非街边摊,本质上是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与时代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折射出对效率、安全、体验等多重维度的考量。

一、效率优先:适配快节奏生活

1. 时间管理的精准化

现代年轻人工作强度高,通勤时间长,超市的标准化服务(如预包装蔬菜、分区清晰的货架)可实现“快速定位、即拿即走”。数据显示,90后消费者在超市的平均购物时长为28分钟,而传统菜市场需45分钟以上。

典型场景:下班路上打开盒马APP下单,选择“门店自提”或“30分钟送达”,避免绕路逛摊的时间成本。

2. 一站式购齐的便利性

超市集成生鲜、日用品、速食等多品类,年轻人可同步完成“买菜+买牛奶+取快递”等复合需求。例如,永辉超市的“Bravo精标店”将蔬菜区与预制菜柜台相邻,方便消费者搭配购买半成品食材,契合“一人食”“快手菜”的烹饪趋势。

二、安全焦虑:对品质的刚性需求

1. 溯源体系带来的安全感

超市蔬菜普遍标注产地、检测报告(如沃尔玛的“农超对接”模式),部分品牌引入区块链溯源(如华润万家的“食品安全云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过程。对比之下,街边摊的“散装菜”难以验证农药残留、运输储存条件,这与年轻人“成分党”“健康饮食”的理念冲突。

数据支撑:美团《2024生鲜消费趋势报告》显示,62%的95后购菜时会优先选择“有检测证书”的商品。

2. 加工品的品质信任

超市的净菜、切配蔬菜(如每日优鲜的“免洗沙拉菜”)经过标准化清洗、包装,降低烹饪前处理成本,同时减少食材浪费。而街边摊的“现摘现卖”虽看似新鲜,却可能因露天摆放沾染灰尘、蚊虫,不符合年轻人对“清洁烹饪”的要求。

三、体验升级:从生存消费到生活方式

1. 环境舒适性的代际差异

超市的空调、整洁地面、轻音乐等环境要素,构建了“购物即休闲”的场景。Z世代消费者将逛超市视为“解压活动”,例如在Ole’精品超市挑选进口蔬菜时,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形成“精致生活”的符号化表达。而传统菜市场的嘈杂、异味,与年轻人追求的“仪式感”格格不入。

2. 社交属性的延伸

超市成为新型社交场景:情侣将“一起买菜”作为约会项目,朋友组队体验超市的试吃活动(如Costco的美食试吃区),甚至衍生出“超市穿搭打卡”等潮流。街边摊的交易属性单一,难以承载此类社交需求。

四、支付与技术的代际鸿沟

1. 移动支付的全面渗透

超市普遍支持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甚至自动结算(如大润发的“淘鲜达自助收银”),契合年轻人“不带现金”的习惯。而部分街边摊主仍依赖现金交易,或因操作不熟练导致支付卡顿,对“社恐”人群不友好。

案例:某调研显示,35岁以下消费者中,仅12%习惯使用现金支付购菜。

2. 数字化工具的依赖

年轻人通过超市APP查看实时库存、比价、领取优惠券(如永辉生活APP的“周三会员日”),用数据工具优化购物决策。街边摊的“口头议价”模式则需要耗费更多沟通成本,与年轻人“厌恶冲突”的社交偏好相左。

五、代际消费观的变迁

1. 从“性价比”到“价值观消费”

年轻一代更愿意为“附加价值”买单:例如盒马的“有机蔬菜”价格比街边摊高30%,但因主打“无农药”“可溯源”仍受青睐。这反映出消费逻辑从“省钱”转向“为安全、环保、可持续性付费”。

2. 对“不确定性”的规避

街边摊的“看天吃饭”(如天气影响摊位营业、菜品供应不稳定)与年轻人追求的“确定性”生活相悖。超市的稳定供应链(如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确保随时可购,尤其在疫情后,“囤货安全感”进一步强化了对超市渠道的依赖。

六、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1. 社区商业的替代效应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菜市场逐渐被社区超市、生鲜便利店(如7-Eleven鲜食专区)取代。例如,北京朝阳大悦城周边3公里内有8家盒马mini,覆盖年轻白领居住密集区,而露天菜摊在中心城区难寻踪迹。

2. 居住形态的改变

年轻人多居住于公寓、小区,缺乏传统“大院”“胡同”的邻里社交场景,购菜行为从“熟人交易”转向“陌生人经济”。超市的匿名性、标准化服务,更适配原子化社会的居住特征。

例外与趋势:烟火气的回归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年轻人开始反向拥抱“菜市场文化”,如小红书上“逛菜市vlog”播放量超5亿次,反映出对工业化、标准化的审美疲劳。一些创新菜市(如上海乌中市集、成都青石桥菜市)通过升级环境、引入文创元素,试图平衡传统烟火气与现代消费需求,或许会成为未来的新增长点。

但总体而言,超市凭借效率、安全、体验的综合优势,仍是年轻一代购菜的主流选择。这一现象不仅是消费习惯的转变,更是城市化、数字化进程中,年轻群体对“可控生活”“品质生活”的主动建构。

来源:铜陵黑知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