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记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4-03-20 11:59 1

摘要:来埃塞汉盛玻璃厂十几年了,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形形色色的埃塞人打交道,官员、学者、工程师、商人、工人、农民,了解他们的文化,感受他们的传统,关注他们的工作,参与他们的进步。期间发生的一些趣事,始终萦绕于怀,难以忘却。

来埃塞汉盛玻璃厂十几年了,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形形色色的埃塞人打交道,官员、学者、工程师、商人、工人、农民,了解他们的文化,感受他们的传统,关注他们的工作,参与他们的进步。期间发生的一些趣事,始终萦绕于怀,难以忘却。

埃塞人的热情带来的噩梦

2008年初玻璃厂在距离首都80公里的一个名叫Mukaturi的小镇上修建水洗站,生产玻璃的原材料硅沙,公司派我去负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很快我就和North Shoa区投资局长成了best friend(当地人的惯用语)。

有一天他打电话请我吃饭,声称要请我尝尝当地最好的美食,于是我带着助理欣然赴约。地方是一间门面不大但看起来挺干净(相对),有着典型的Oromia装修风格,在小镇上应该能归类到豪华的饭馆。一通热情而繁琐的寒暄过后宾主落座,我坐在他右手边,饭桌是一个矮小的圆桌,大家席地而坐,挤挤挨挨的勉强能坐下。

饭菜端上来,不出意外的是不锈钢圆盘里铺着英吉拉,上面放着Tibs,Shero等典型的埃塞食物,喝的是埃塞蜂蜜酒Daji(我叫它妲己,明黄透亮,带点酒精有点甜,容易让人沉迷然后让人沉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问我对生牛肉的看法,因为他接触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吃生牛肉,我昂起头喝了一口酒,得意的对他说“我是属于极少数的那部分中国人”,于是他做了一个手势,服务员立刻端过来一个小盘子,上面放着切成小块的生牛肉。他解释说这里是埃塞的三大产牛区之一,这里的生牛肉是全埃塞最好的,尤其是一半肥一半瘦的,那口感真是the best of best。一边说着话,一边有条不紊的撕下一块英吉拉,卷起一块半边肥半边瘦的牛肉,三根手指卷吧卷吧捏紧了,在旁边的辣椒粉里蘸了一下。

他开始卷牛肉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看着他抬起胳膊,半边身子转过来,我的脑子飞快的转动起来,试图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拒绝。随着他的手慢慢的伸向我的嘴边,我能清晰的看到他的手指甲缝里一线黑黑的污垢,以及手指头上可疑的亮晶晶的液体----OMG,他的手指头刚刚就这样塞进他自己嘴里的,这TM的是唾液!

我的心沉入了谷底,大脑彻底宕机了。

隐秘的看了一眼助理,希望她能帮我挡一挡,同时手也抬起来抓向伸到嘴边的食物,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希冀他能大发慈悲把英吉拉给我-----我是成年人,我能自己吃饭,不用人喂,尤其是不用你这种老男人喂!

旁边捂着嘴直乐的助理直接捅了我一刀:“Mr Liu, 埃塞人只有对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尊贵的客人才会这样的”----言下之意拒绝吃就是拒绝友谊咯。

我去你大爷的,你这个小机灵鬼,回去就扣你的工资。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我瞬间摆正了心态,权当是为公司牺牲一回吧,回去就找领导要工伤补助。

认命吧!

嘴巴张大到嘴角感到刺痛了,感到食物进嘴里了,看到他的手收回去了,我飞快的闭上嘴,缓慢的咀嚼了几下。

他在旁边像一个向小朋友们炫耀新玩具的小孩一样,一连声的问“感觉怎么样?味道怎么样?”

生的肥牛肉嚼起来就像是破棉絮浸了地沟油一样,best你个大头鬼啊!何况还加了污垢和唾液的佐料!

我只能紧紧的闭着嘴巴,做佛祖拈花微笑状,同时伸出大拇指,缓缓的点着头。

一开口我怕吐出来!

见状他更兴奋了:“刚才是蘸辣椒粉,蘸芥末又是另一种滋味”,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拿英吉拉。

我靠!装X装成傻X了!

我赶紧直着脖子吞下口里的食物拉住他“自己来自己来,实际上我最喜欢的还是Tibs”。

宾主尽欢!跟政府搞好关系的任务100%完成,完美!

除了我个人,心灵受到了暴击伤害----一段时间里甚至出现了轻度厌食症的症状。

当然,在这之后他对水洗站的事情都是不遗余力的办理,100%努力出120%的那种。

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埃塞人的金钱观

来埃塞的这么多年,对很多埃塞人的金钱观始终觉得不能接受。

一有钱就胡吃海花,没钱了就借,或者讨要,甚至偷东西换钱。

生活没有规划,个人没有尊严。

但今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他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玻璃厂的工资结算日是每月的25号,然后人事部统计,财务部核算,领导签字,银行转账等等大概需要5个工作日,所以基本上每月的30号工人可以领到工资。今年的2月份是28天,加上新招的当地人事助理不太熟悉工作流程,所以一直拖到3月2号下午财务才把工资表发给银行,这时候有些工人已经熬不住了,来我办公室询问什么时候可以拿到工资。

我理解他们,玻璃厂的当地员工在中国人的教育下也知道加班的好处,也开始养成存钱的习惯,但这几年埃塞的通货膨胀下,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家无余粮已成常态,我相信他们来催工资真的是因为家里揭不开锅了----还好至少他们没有找我借钱。

银行的答复是第二天下班之前一定到账,几个工人有些可怜巴巴的解释说他们真的是没钱吃饭了,明天请一定催促银行按时转账。看着他们焦急里带着乞求,又有点担心的眼神,我喜欢装X的老毛病又犯了(屡装屡败,屡教不改),大声告诉他们“如果明天下班之前工资没有到账,我个人给你们每人200比尔请你们吃饭”。

第二天5点下班的时候他们准时来到我的办公室,一个个瞪着无辜的大眼睛满怀希望的看着我。这该死的埃塞银行,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拖沓低效。

没办法,做错就得认,挨打要立正,为了中国人和管理者的信誉,自己说过的话,含泪也得兑现。

看着一张张200比尔的纸币从自己的手里发出去,我心痛得犹如刀割,以至于听到一声声的“thank you Sir”,我已经无力说出“you are welcome”,只能紧咬牙关面色铁青的“嗯”一声算作回答。

时间到了5点45,当班的七八十人终于发完了,刚松了一口气,助理尴尬的看着手机告诉我,工资到账了。

我靠,我们的下班时间是5点,银行的下班时间是6点,我怎么忘了这一点!

又一次装X装成了傻X!

助理有些忐忑的问我,夜班和明天白班的还有四五十人怎么办?

我告诉她,有人来就发。

我想看看我们中国人对埃塞人的正面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知道这200比尔是因为工资迟发有些工人没钱吃饭,我个人给他们的饭钱,现在工资已经到账的情况下,我想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来领钱。

如果有人来领钱,我会很失望。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改变,还是以前那种不劳而获的观念:“有个中国傻瓜在发钱,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上帝在通过中国人给我们发钱,感谢上帝”

没人来领钱正是我期望看到的结果。这说明我们的员工学会了自尊自爱,知道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财富,知道感激带给他们工作和财富的人。我们玻璃厂不但促进了埃塞的工业发展,也在一点点的改变埃塞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晚上我特意呆在办公室等着,没人来。

第二天上午我特意呆在办公室等着,没人来。

一直没有人来!

中午助理来到我的办公室,看我一直咧着嘴笑,奇怪的问我为什么这么高兴?

“我为埃塞人民感到高兴,我为玻璃厂感到高兴”

没有忍住,还是装了个X!

埃塞人的感恩之心

十几年来,我无数次听过埃塞人说中国和埃塞是兄弟之国,感谢我们来埃塞帮助他们。而真正感受到这种感激之情的,则是发生在2013年的一件事情。

那次是去埃塞西部重镇Nekemut做市场调研。一大早去给车加油,发现加油站已经排了三十几辆车,正在哀叹计划又要推后,身后走过来一个当地人,边走边冲我打招呼。

“China?”

“yes”

“road & bridge?”(不是云南路桥,而是泛指所有路桥建设的中资公司)

“no, Hansom glass factory”

“Addis Ababa Lafto sub-city? Very high.....smoke?”

“yes,very high chimney”

然后他就冲我的司机说了几句话,示意司机开车到最前面的位置。我以为他是加油站经理,高兴之余又为插队行为感到不齿,于是躲到油站外面抽根烟以安慰自己矛盾的心灵。没过两分钟就听到队列前面发生了争吵,远远看到先是那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吵,然后是一群人朝着另外一个人吼。过了几分钟,打探消息的助理笑嘻嘻的回来汇报,原来那个人不是油站经理,只是排在第一位的司机,他让我的车排在第一位加油,排在第二位的司机不愿意了,认为中国人不应该搞特殊,也应该排队加油,于是争吵起来。当第一位司机说让我的车排第一位,他愿意调换到最后的时候,有些人开始指责第二位的司机太小气,而当他说我这个中国人不是在road & bridge工作,而是在Hansom glass factory工作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斥责第二位的司机,不应该这样对待真正帮助他们的中国朋友,油站经理则直接开始给我的车加油。看到我奇怪的眼神,助理解释说他们认为玻璃厂是现代化的大型工厂,给埃塞带来了技术和繁荣,对埃塞的工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真正高级的帮助,所以值得真正的尊重。真是一次尴尬有趣又让人骄傲的经历。

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埃塞已经像是我的第二故乡。希望埃塞能像中国一样腾飞发展,希望埃塞人民也像中国人民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

来源:胖阿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