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医疗机构推出便民新举措 让服务更有温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8:10 1

摘要:近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市口腔医院、市第五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到,今年哈市各医院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市口腔医院医护人员上门为患者服务。

近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市口腔医院、市第五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到,今年哈市各医院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市红十字医院

专人陪岗 建“暖心”陪检服务体系

“您好,请问您住哪科?您东西比较多,我来帮您……”每天早7时30分,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的门诊阳光大厅,妇产科门诊、住院部的导诊台前总会准时出现几个穿着白服、身披绶带的身影——他们是医院机关职能科室工作人员,轮流担任志愿者、负责当天的导诊。

“很多外地患者找不到检查室,我们就引导前往介绍情况;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挂号,我们就现场教他们查看和使用‘医院微信服务号’里的医院各科室简介和预约挂号的功能。”翻开导诊登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患者需求:“张大爷需要轮椅送做CT”“李奶奶耳背,沟通要大点声”“王女士带小孩呈发烧症状,需要儿科诊室指引”……据悉,2024年初,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安排40岁及以下的行政后勤人员参与医疗服务工作,协助患者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提供指引和咨询服务,陪同患者前往病房,确保患者顺利看病住院。陪诊人员经过系统培训,不仅熟悉医院各个科室布局和就诊流程,还能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情绪安抚等贴心服务,有效解决了患者独自就医时的迷茫与不便,患者找科室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5分钟,大大缩短了患者入院及就诊时间。

市口腔医院

精细化拆分缩短就诊时间

“我预约了9时15分的号,卡点到医院能立即就医,真是方便又省时。”刚在市口腔医院进行了根管治疗的刘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为精准匹配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进一步提升就医便捷度、缩短候诊时间并推进有序就诊,在预约服务优化中,医院创新推行“15分钟单位精准预约制度”——将各科室号源按时间段进行精细化拆分,患者可根据自身行程,通过线上平台、电话预约或现场挂号等多种途径,自主选择具体就诊时段。

“在传统挂号模式下,患者集中到院常导致候诊区拥挤,不仅影响患者就医体验,也打乱医生接诊节奏。”15分钟精准预约机制的设计初衷,正是通过“错峰就诊”实现医患高效匹配。对患者而言,可灵活规划就医时间,无需长时间排队等候;对医生而言,能预留更充足的诊疗时间,更细致地为患者诊疗,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

针对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医院还量身打造专属便利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患者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其到院后可即时预约各科室医生号源,同时在各楼层导诊台增设挂号服务点,安排专人全程协助老年患者完成挂号、建档等流程,切实解决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不便的难题。

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残疾人等群体,医院组建移动诊疗团队,提供口腔检查、基础治疗、健康指导等上门服务,将专业的口腔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市第五医院

扩容医疗资源供给,破解“一号难求”

骨科、疼痛门诊、神经内科是市第五医院的热门科室,为了解决“挂号难”,医院增加优质号源供给,通过增加出诊单元、周六周日门诊等方式全力扩增号源。2025年增加号源前,周一至周五,骨科专家共66个出诊人次,每周释放专家号源1650人次;增加号源后,每周释放号源1980人次,每周增加330人次,医院院专家号源同比增加20%,周末门诊接诊量同比增长20%。

医院专门设立了“夕阳红”专项服务,为80岁以上高龄、无家属陪同的老人提供“一对一”优先陪检,耐心解释、缓步慢行,缓解其面对现代医疗设备的茫然与紧张;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全程提供轮椅推送,并优先协调无障碍通道和电梯,保障其就医之路畅通无阻。截至目前,2025年服务高龄老人486人次、服务残障患者102人次,收到相关表扬信(锦旗)4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多家医院推出的便民惠民举措,是哈市医疗系统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哈市各医院将持续倾听群众诉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出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医疗服务,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便利与关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哈尔滨日报记者杨艳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