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集团:变革织就全链时尚蓝图 | 砥砺40年,讲述中国纺织故事(十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3:37 1

摘要:2026年,《中国纺织报》社将迎来创刊40周年。40载风雨兼程,《中国纺织报》始终与中国纺织行业携手同行,见证了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奋进、走向世界、由大变强的光辉征程。

2026年,《中国纺织报》社将迎来创刊40周年。40载风雨兼程,《中国纺织报》始终与中国纺织行业携手同行,见证了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奋进、走向世界、由大变强的光辉征程。

值此之际,本报特别推出“砥砺40年,讲述中国纺织故事”系列报道。我们将聚焦行业领军企业,重温与《中国纺织报》一同成长的企业故事,忆往昔峥嵘,展未来宏图。

“你能想象吗,晨风集团的设计研发中心,仅样衣工就有300多人。”在晨风集团位于江苏昆山花桥的研发设计中心,晨风集团创始人尹国新对《中国纺织报》记者说,“优衣库、李宁等国内外重点合作客户的负责人几乎都是这个研发中心的常客,我们的设计人员每天都在与他们针对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展全方位的交流。”

记者注意到,在晨风集团的研发设计中心,数千款最新时尚面料分门别类地挤满了货架,一排排衣架上挂满了正在设计或者已经完成设计的样衣,样衣上分别挂着这件衣服即将拥有的品牌和编号,来自多个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的相关负责人正在跟晨风的设计师交流探讨着设计和生产细节。在隔壁的样衣车间,三百余人的样衣制作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让服装设计稿从立裁人台上“幻化”为琳琅满目的时尚服装。

“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尹国新说。

从“缝纫社”到全产业链

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是尹国新一直以来的目标。

“我们的起步还是比较早的。早在1967年,我们几个小裁缝就带着自己的家用缝纫机成立了缝纫合作社。”尹国新说。

“发展之初,我和同事们定下了一个为期30年、分为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尹国新说,“第一个目标就是要用10年时间,实现10亿元的销售规模;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做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服装缝制工厂;第三个目标就是要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第一个10年,尹国新带领企业聚焦在了缝制工艺升级。“我们将一件衬衫的生产流程拆解为187道工序,把针脚误差控制在0.1厘米以内,甚至对缝纫工的抬手角度都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尹国新说。

2009年起,尹国新启动了第二次战略升级。这次变革,晨风集团打破了“代工仅做生产”的行业认知,通过布局五大服装生产基地、两大面料纺织基地和两大辅料工厂,逐步掌控了从纱线到成衣的全流程。

“我们在2016年就基本完成全品类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布局,形成了从面料、辅料、缝制到设计、生产的制造闭环,日产能突破25万件,年产能跃升至6500万件,2024年营收达到73亿元。”尹国新说。

凭借过硬水准和产品品质,晨风成为众多国际品牌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如今,众多国内高端服装品牌,也成为了晨风集团的“座上客”。

从位于江苏金坛的丝绸服装厂到成为掌控全服装产业链的时尚巨头,从单纯的服装缝制到打造设计师平台,晨风用58年时间,实现了从代工贴牌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几台缝纫机起步的晨风集团,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产业变革中不断突破,用供应链的深度、设计端的高度和制造端的精度实现产业跃升的杰出代表。

以优质供应链赢得市场

“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也好、供应链也好,仅仅靠低价是不行的。”尹国新说。

在尹国新看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只是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赢得客户的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

“得到客户的认可,最重要的是产品要具备独特的品质、品位,要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产品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仅仅靠低价竞争来占领市场。同时具备了性价比和质价比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服装产业“成本至上”的浮躁氛围中,尹国新带领晨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供应链构建之路——不追短期红利,深耕本土生态,把“制造基础设施”做厚做牢。

这种定力首先体现在全链条自持的布局智慧。与依赖外协的传统代工厂不同,晨风将供应链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常熟、宿迁的面料基地保障了麻、棉等核心材质的稳定供应,旗下的辅料工厂每月可满足1000万件服装的需求,五大生产基地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同步协同生产。

“面对国外品牌对交期、次品率的严苛要求,晨风凭借自有配套体系实现了长期稳定交付。”尹国新说。

此外,生产链条的智能化升级,让晨风的供应链焕发了新生。2017年,晨风率先引入行业领先的吊挂流水系统,不仅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实现了柔性生产与效率提升的平衡。

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共建面料创新实验室,晨风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供应链各环节,也因此获得了“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实现了供应链的数字化、绿色化、科技化转型。

设计赋能时尚跨越

如今,一些服装代工厂开始扎堆出海建厂,但尹国新却反其道而行之,投资6亿元在昆山花桥打造了占地200亩的时尚创意产业园,有条不紊地赋能晨风在设计研发、人才培养、电商直播、品牌孵化等方面的多元功能。

“纺织服装产业要实现新的跨越,设计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尹国新说,“所以,早在9年前,我们就开始打造设计师创新平台。”

在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如今已经构建了设计、打样、生产、储运等核心功能,可以为设计师和品牌提供从创意到量产的全流程支持。针对“设计师找生产难、工厂找订单难”的三方痛点,晨风还打造公益对接平台,吸引了近150家时尚机构、300余位设计师、近百个设计团队入驻,孵化出THEPLEASURE、TOMMYZHONG等多个新锐品牌。

“在这个平台,设计师需要的配套,我们都可以提供。”尹国新说,“平台可以帮助设计师做配套、找面料、找辅料、制版、打样,甚至可以直接小批量订单生产。”

尹国新介绍,通过与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携手,以知名设计师丁洁为代表的一批设计师携作品亮相上海时装周,并由此开创了“平台+设计师+品牌”的合作新模式。

“这种模式既为品牌注入了创意活力与资源,又为设计师提供了市场出口,让设计的附加价值实现真正落地。”尹国新说,“我们希望未来这里能够集聚一批中国优秀面料制造商、辅料制造商、服装制造商,大家联合起来形成平台竞争的优势。”

尹国新表示,从企业的三次变革,到打造创意设计平台,晨风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做精制造、做全链条、做活创意”的核心逻辑。

“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从而实现服装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时尚’的跨越。”尹国新说。

撰文摄影 / 本报记者 张贵东

编辑 / 马瑞 审核 / 王继征 终审 / 王冰

来源:中国纺织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