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明白:“200倍预增”不是赚了200倍,而是同比增幅——比如去年同期只赚100万,今年赚2亿,增幅就是200倍。这背后的核心是“去年基数太低”:2022-2023年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很多公司去年三季度是“微利甚至亏损”,今年价格反弹,利润自然显得增幅夸张。
存储芯片公司三季报爆出“近200倍预增”,看着很诱人,但这背后的逻辑得拆明白,别跟风踩坑。
先说明白:“200倍预增”不是赚了200倍,而是同比增幅——比如去年同期只赚100万,今年赚2亿,增幅就是200倍。这背后的核心是“去年基数太低”:2022-2023年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很多公司去年三季度是“微利甚至亏损”,今年价格反弹,利润自然显得增幅夸张。
这次预增的关键是存储芯片涨价潮:从今年二季度开始,DDR5内存、NAND闪存的价格涨了20%-30%,原因是头部厂商(三星、美光)减产,加上AI服务器、手机的存储需求回暖,供需缺口撑起来价格。但这个涨价潮有两个“玄机”:
目前涨价是“补库存需求”带动的——下游厂商之前库存压得太低,现在补点货,推高了短期价格;但终端需求(比如手机、PC销量)没明显大涨,要是补库存结束,价格可能又会回调。而且头部厂商的减产幅度已经收窄,后续供应可能慢慢跟上,涨价的持续性存疑。
存储芯片行业分“设计”“制造”“封测”环节:
- 有自有产能的设计公司(比如能自己生产芯片),能直接吃涨价红利,利润增幅真的高;
- 没产能的设计公司,得找代工厂生产,代工厂跟着涨价,利润会被分走一部分;
- 封测公司的利润和芯片销量挂钩,涨价对它的影响很小,预增幅度远不如设计端。
这次预增的公司,大多是有自有产能的设计厂商,而很多跟风涨的存储概念股,其实是封测或无产能设计公司,业绩根本没跟上股价。
另外要注意:存储芯片是典型的“周期行业”,价格涨涨跌跌是常态,这次预增看着猛,但要是明年价格跌回去,业绩又会掉下来。普通人跟风买,很可能买在“周期顶部”。
那普通人能参与吗?得抓两个点:一是看公司“有没有自有产能”,二是看“库存水平”——库存低的公司,能更多受益于涨价;库存高的,可能会因为之前低价囤的货赚不到钱。
总结下来:存储芯片的200倍预增是“低基数+涨价”的短期结果,不是长期业绩反转,普通人别盯着“200倍”盲目冲,得先分清公司到底吃没吃到涨价红利。
来源:云端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