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供长江又供长鑫,这些企业咋就赚得盆满钵满?全靠4张硬饭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3:12 1

摘要:前几天跟做半导体供应链的朋友聊天,他说的一句话让我特别好奇:“现在能同时给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供货的企业,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2024年三季度不少都赚翻了,利润翻倍都是家常便饭。”我当时就纳闷了,这两年不少行业都在喊“订单难拿、利润薄”,为啥这些给存储巨头供货

前几天跟做半导体供应链的朋友聊天,他说的一句话让我特别好奇:“现在能同时给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供货的企业,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2024年三季度不少都赚翻了,利润翻倍都是家常便饭。”我当时就纳闷了,这两年不少行业都在喊“订单难拿、利润薄”,为啥这些给存储巨头供货的企业能逆势吃香?后来翻了好几家企业的财报,才发现它们手里攥着4张“硬饭票”,正是这几张票让它们能稳稳赚钱,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讲透,这些“饭票”到底是啥,又为啥这么顶用。

首先得跟大家说清楚,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可不是普通公司,它们是咱们国内存储芯片领域的“顶梁柱”。简单讲,长江存储专门做NAND闪存——就是你手机里存照片、电脑里存文件的芯片;长鑫存储则主攻DRAM内存——电脑运行时临时存数据的芯片,没它电脑就卡得动不了。以前这俩领域基本被三星、SK海力士这些国外企业垄断,咱们想买高端存储芯片都得看人家脸色,现在有了长江和长鑫,咱们才算有了自己的“存储粮仓”。

而那些能同时给这两家供货的企业,做的都是“存储芯片产业链的配套生意”,说白点就是生产长江、长鑫造芯片时要用的东西。比如有的企业做光刻胶(给芯片“画电路”的关键材料),有的做刻蚀设备(把电路图案刻在硅片上的机器),还有的做封装测试的零部件(芯片造好后检测好坏、打包的配件)。以前这些配套产品大多得从国外进口,又贵又怕断供,现在国内企业慢慢把技术攻下来了,既能给国内两大存储厂供货,还能卖到国外,生意自然就火了。

从2024年三季度的财报就能看出这些企业有多“赚”:有家做存储芯片封装材料的公司,三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涨了320%,财报里明明白白写着“主要是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订单比去年多了50%以上”;还有家做半导体设备的企业,三季度营收直接涨了280%,其中给这两大存储厂的供货占比超过60%。更关键的是,它们的毛利率还特别高,基本都在40%以上,比做衣服、做家具的传统行业高太多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盈利,是真真切切的“赚翻了”。

不过话说回来,能给大企业供货的公司不少,为啥偏偏这些企业能赚这么多?核心就是它们手里有4张别人很难拿到的“硬饭票”,少一张都不行,咱们一个个掰扯清楚:

第一张“饭票”是“需求稳得很”。这两年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都在忙着扩产,要建新的生产线、买更多设备,对配套产品的需求自然就跟着涨。就拿长江存储来说,2024年三季度新投产了一条NAND闪存生产线,光这条线需要的光刻胶、刻蚀设备,就给上游企业带来了好几亿的订单。而且存储芯片是“刚需中的刚需”,手机、电脑、服务器、智能家居都得用,只要长江和长鑫在生产,对配套产品的需求就不会断,这些供货企业根本不用像做网红产品那样担心“过季卖不动”,订单稳稳的,心里就有底。

第二张“饭票”是“竞争特别小”。存储芯片配套领域有个特点——技术门槛高得吓人,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比如做存储芯片用的刻蚀设备,得把电路精度控制到纳米级别,1纳米还不到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国内能做到这个水平的企业没几家;还有存储级光刻胶,配方得跟存储芯片的生产流程严丝合缝匹配,还得经过一两年的测试验证才能供货,一旦通过验证,客户基本不会随便换供应商——毕竟换一家就得重新测试,耽误生产进度,谁也不想冒这个险。所以这些企业一旦拿到长江、长鑫的订单,基本就能“锁定”客户,竞争压力比开餐馆、做电商小太多了。

第三张“饭票”是“价格不折腾”。因为技术门槛高、竞争少,这些配套产品的价格不会像蔬菜、猪肉那样“一天一个价”。比如有家做存储芯片零部件的企业,给长江存储供货的产品,近三年就调整过一次价格,还是因为原材料涨得太厉害才微调了5%,不像做服装的,换季就得打折清库存,利润全给折进去了。价格稳,企业的利润就稳,不用担心中间环节被压价,这也是它们能持续赚钱的关键。

第四张“饭票”是“政策托着底”。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对设备、材料这些“卡脖子”的领域,给了不少实打实的支持。比如研发补贴——有家做存储半导体材料的企业,2024年三季度光研发补贴就拿了2000多万;还有税收优惠,它们能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普通企业是25%),这相当于直接多赚了一笔;更重要的是,政策还鼓励长江、长鑫优先采购国产配套产品,帮国内企业打开市场,这可不是“虚的”,是真真切切的机会。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企业是“躺赢”,其实根本不是。我朋友说,有家做刻蚀设备的企业,为了通过长江存储的验证,研发团队连续半年在实验室泡着,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光测试失败的样品就堆了好几间屋子;还有家做光刻胶的企业,为了匹配长鑫存储的生产工艺,花了三年时间调整配方,中间投入的研发费用就有好几亿。它们能拿到这4张“硬饭票”,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和坚持,毕竟在半导体这个领域,没有“捷径”可走。

而且这些企业赚钱,对咱们普通人也有好处。你想啊,它们把配套产品做好了,长江、长鑫造存储芯片的成本就能降下来,咱们买手机、电脑时,存储容量大的产品价格可能会更实惠;同时,国内存储产业链越完善,咱们就不用再担心国外断供,以后买电子产品也不用再“抢货”;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发展好了,还能带动上下游更多岗位,比如研发、生产、销售,给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过咱们也得清醒看到,虽然现在这些企业赚得不错,但半导体行业技术更新特别快,要是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就算现在有“硬饭票”,以后也可能被淘汰。所以对它们来说,赚来的钱不能只想着分红,还得投到研发里,继续啃技术硬骨头,才能一直“吃香”。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平时买电子产品会关注存储芯片是国产还是进口吗?或者你觉得国内还有哪些行业像存储配套这样,有潜力靠技术“赚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寒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