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人大后,我终于看懂了这个世界的“新手村装备差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20:09 1

摘要:开学第一天,我穿着淘宝爆款T恤挤进地铁四号线,看着站台上拎着LV老花托特包的女生优雅地刷手机。她耳机里飘出来的英语播客声,和我手机里循环播放的《好运来》形成奇妙混响——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场高考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真正比赛的起点。

开学第一天,我穿着淘宝爆款T恤挤进地铁四号线,看着站台上拎着LV老花托特包的女生优雅地刷手机。她耳机里飘出来的英语播客声,和我手机里循环播放的《好运来》形成奇妙混响——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场高考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真正比赛的起点。

军训结束后的某个中午,我端着八块钱的麻辣烫准备落座,突然听见前排几个女生在讨论:"这家私募的暑期实习笔试太难了""我舅舅说中金那边..."。她们餐盘里躺着售价28元的轻食沙拉,我低头看看自己飘着红油的碗,第一次真实触摸到信息差的存在。

后来我发现,有人大一就知道怎么刷商赛、组科研团队,而我还在为抢到图书馆插座开心;有人在父母指导下早早考完ACCA,我却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全称都说不利索。这些差距就像食堂二楼永远在排队的精品窗口,不是靠饭卡余额就能解锁的。

真正让我破防的是室友接到家里的越洋电话。她父亲在视频里逐条分析国际政治对金融专业的影响,建议她选修区块链课程。而当我兴奋地告诉父母想报名建模比赛时,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别整那些虚的,专心考公务员。"

这种代际认知的断层,在选课系统崩溃时尤为明显。有人能精准分析每门课的师资含金量,有人却只能守着二手群收破烂教材。就像我们都在攀登同一座山,有人带着北斗导航,有人却连指南针都不会看。

大二寒假,我跟着贵州老乡去蹭北大光华学院的讲座。地铁上背完的英语模板,在听到满场流利的全英文问答时碎成渣。但那个穿着起球毛衣的学长告诉我:"你知道投行最缺什么人吗?缺真正饿过肚子的人。"

我开始把教务系统里"无人问津"的教授课表翻烂,在二手书里挖金子般做笔记。蹭论坛时认识的券商前辈,教我如何把县城小卖部的进货经验转化成商业分析案例。原来家庭给的短板,反而能长出特殊的纹路。

现在站在明德楼顶看灯火,我依然会为朋友圈里满世界飞的同学们心颤。但摸着包里那张刚考下的FRM证书,突然觉得这场较量不该是百米冲刺,而是场马拉松——有人坐车有人骑车,但光脚的人,最知道怎样把每一步都踩出回响。

来源:孕育一些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