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的 NBA 追梦史:你可知道都有谁?下一位入选NBA的中国球员又会是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7:16 1

摘要:2025 年 10 月 22 日,波特兰开拓者主场的扩音器里响起标准的中文播报:“中锋,16 号,杨瀚森!” 当这位 21 岁的山东小伙踏上赛场,他脚下的地板已承载了中国球员 38 年的追梦足迹。从宋涛的遗憾折戟到姚明的名人堂传奇,从巴特尔的冠军戒指到杨瀚森的

2025 年 10 月 22 日,波特兰开拓者主场的扩音器里响起标准的中文播报:“中锋,16 号,杨瀚森!” 当这位 21 岁的山东小伙踏上赛场,他脚下的地板已承载了中国球员 38 年的追梦足迹。从宋涛的遗憾折戟到姚明的名人堂传奇,从巴特尔的冠军戒指到杨瀚森的首轮荣光,每一步都镌刻着跨越山海的坚持与突破。

拓荒者的荆棘之路(1987-2001)

中国与 NBA 的缘分,始于 1987 年那个青涩的夏天。山东球员宋涛在选秀第三轮第 67 顺位被亚特兰大老鹰选中,成为首位被 NBA 球队看中的中国球员。彼时的 NBA 对东方篮球尚显陌生,宋涛的入选本是历史性突破,却终因连续两次膝盖髌骨粉碎性骨折,在签约前梦碎训练场。这道未愈合的伤疤,成为中国球员冲击世界顶级联赛的第一道警示:天赋之外,伤病与机遇同样左右命运。

此后十余年,更多身影踏上寻梦之旅却屡屡擦肩。1998 年,“中国乔丹” 胡卫东收到小牛队 10 天短合同,2000 年又获魔术队邀约,两次都因伤病遗憾错过。首个征战 NCAA 的中国球员马健,在犹他大学打出亮眼表现,却始终未能获得 NBA 正式合同。这些未能圆满的尝试,如同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为后来者摸清了前行的方向。

“移动长城” 的黄金时代(2001-2010)

2001 年 4 月 5 日,达拉斯小牛队的赛场灯光照亮了中国球员的 NBA 首秀 —— 王治郅替补登场 8 分钟,拿下 6 分 3 篮板,终结了中国球员 “零出场” 的历史。这位在第二轮第 36 顺位被选中的中锋,辗转独行侠、快船、热火三支球队,用 5 个赛季 137 场比赛的坚守,证明了亚洲内线在 NBA 的生存可能。

紧随其后的巴特尔,则书写了另一种传奇。2001 年以自由球员身份加盟掘金的他,不仅成为首位 NBA 首发的中国球员,更在 2003 年随马刺队捧起总冠军奖杯,成为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位戴上 NBA 冠军戒指的球员。尽管场均仅 3.4 分 2.5 篮板,但他在更衣室的文化桥梁作用,让 NBA 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球员的价值。

2002 年,属于中国篮球的巅峰时刻终于到来。姚明以首轮第一顺位的状元身份加盟休斯顿火箭,成为 NBA 历史上首位外籍状元。这个 2.26 米的上海小伙,用九年职业生涯击碎了所有质疑:8 次入选全明星、5 次跻身最佳阵容、场均 19 分 9.2 篮板,单场轰下 41 分 16 篮板的壮举至今仍被铭记。2016 年入选篮球名人堂、2017 年球衣退役,姚明用无可争议的表现,将 “中国力量” 深深烙印在 NBA 的历史版图上。

2007 年,易建联在首轮第 6 顺位被雄鹿选中,成为继姚明之后第二位 NBA “绿屋新秀”。他在篮网时期创下的单场 31 分、19 篮板的纪录,展现了中国前锋的冲击力。同一年,后卫孙悦在第二轮第 40 顺位被湖人选中,虽仅出战 10 场比赛,却随队夺得 2009 年总冠军,成为亚洲第二位拥有冠军戒指的球员。“移动长城” 与锋卫新星的集体亮相,让 NBA 赛场迎来中国球员的黄金时代。

新生代的传承与突围(2016-2025)

黄金时代过后,中国球员的 NBA 之路进入蛰伏期。2016 年,周琦在第二轮第 43 顺位被火箭选中,却因适应问题仅出战 19 场便黯然离开,场均 1.3 分 1.2 篮板的数据成为成长的阵痛。同年被灰熊选中的王哲林,最终选择留在 CBA,延续了 “选中未签约” 的遗憾。

直到 2024 年,崔永熙以双向合同加盟篮网,时隔多年让 NBA 赛场重现中国球员身影。尽管他因左膝前十字韧带撕裂仅出战 5 场便赛季报销,但终场前罚进的那记罚球,仍是新生代不屈的宣言。

2025 年 6 月 26 日,杨瀚森在首轮第 16 顺位被开拓者选中,成为第三位 NBA 首轮中国球员,也是首位山东籍 NBA 球员。他的首秀不仅迎来中文播报的特殊礼遇,更被视作中西篮球文化双向融合的新起点 ——NBA 通过本土化运营深耕中国市场,中国篮球则借球员输出展示发展成果。从青训改革到制度保障,如今的追梦之路,已不再是球员的孤军奋战,而是整个篮球生态体系的集体支撑。

跨越山海的篮球对话

三十八载光阴,11 位与 NBA 产生交集的中国球员,书写的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中西篮球文化的交流史。从宋涛时代的单向探索,到姚明时期的文化输出,再到杨瀚森代表的双向融合,中国球员的每一步跨越,都在缩短东西方篮球的距离。

正如杨瀚森首秀时的场景:中文播报与英文解说在赛场共鸣,中国球迷的欢呼与美国观众的掌声交织。这背后,是球员们用汗水搭建的桥梁,是篮球运动超越国界的力量。当新一代球员接过前辈的火炬,这条跨越山海的追梦之路,终将延伸向更辽阔的远方。

来源:球探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