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声哑、异物感?别再当小毛病!专家:可能是肺部疾病的前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1:2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0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这几天老是喉咙卡卡的,不舒服,是不是上火了?”

“我也是,咳嗽没停过,嗓子像被砂纸磨过一样。”

很多人一出现喉咙不适,第一反应就是感冒、扁桃体发炎,或者“吃辣了上火”。但你可能不知道,喉咙,其实是肺健康最灵敏的“报警器”之一。

中医有句话:“肺开窍于喉。”意思是肺出了问题,喉咙往往最先“喊疼”。这不是玄学,而是现代医学也认可的生理联系。肺和喉咙就像一对邻居,谁家起火,另一家很快就闻到烟味。

那么问题来了——当喉咙出现哪些异常时,要警惕是不是肺在“求救”?

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后嗓子发干,甚至一开口就开始咳,别急着喝凉茶降火

这种“干痒咳”很可能是肺部出现了慢性炎症,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或慢阻肺的早期信号。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每7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阻肺,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初期都只有“喉咙干痒”的轻微症状。

早期不痛不痒,等到喘不上气时,病情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特别提醒: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就医排查肺功能问题:

早上起床咳嗽超过2周;

咳嗽常伴随痰液,特别是白色泡沫状痰;

呼吸深一点就喉咙发紧、想咳。

别以为“咳嗽就是感冒”,有时候,是肺在向你“发短信”

“最近怎么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如果你是老师、客服、主播,声音沙哑可能是“职业病”。但如果你没有过度用嗓,却突然出现长期声嘶,那就得小心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10%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就是声带麻痹导致的声音嘶哑,尤其是肺尖癌或肺门肿瘤,容易压迫喉返神经,影响声带活动。

你可能没听过“喉返神经”这个词,它是控制你声带运动的“电线”,而它正好从肺部周边穿过。一旦肺部肿块压到它,声音就会变“破锣嗓”。

警惕以下“异常声带”表现:

声音持续沙哑超过2周;

说话明显吃力,需要用力发声;

嗓音变化伴随体重下降、持续咳嗽。

别小看一把“沙哑嗓”,它有可能是肺部的“警报器”

“总感觉喉咙有东西卡着,咽不下也吐不出。”这种“咽喉异物感”医学上叫做咽喉球症,很多时候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于是大家要么忽略,要么归结为焦虑。

但你知道吗?有研究发现,长期咽喉异物感有时与肺间质纤维化等隐匿性肺病有关。

这类疾病早期几乎没有典型症状,只是偶尔咳嗽、喉咙不适,被误认为是“慢性咽炎”。等到肺纤维化广泛发展,才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特别注意:

如果你咽喉异物感持续超过3个月;

检查无咽部病变,依旧不适;

伴有干咳、胸闷、乏力等症状;

那就要考虑进一步做肺部CT,排除肺部疾病。

不是所有“咽炎”都是小毛病,可能它们只是肺的问题“马甲”

“怎么最近嗓子三天两头发炎?扁桃体刚消肿又开始咳痰。”喉咙反复感染,除了与空气污染、用嗓过度有关,还有可能是肺功能下降,导致局部免疫防线被突破。

肺部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它通过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纤毛上皮等机制,抵御外来病毒和细菌。如果肺功能下降,喉咙作为“第一道防线”首当其冲。

这些人群尤其要高度警惕:

长期抽烟的人;

有慢性肺病史(如哮喘、肺气肿);

体质虚弱、免疫力差的老年人。

如果一进入秋冬就喉咙发炎、咳嗽不断,建议体检时加做一次肺功能检测。

反复喉咙痛,不一定是“火气大”,可能是身体免疫“破了洞”

虽然肺藏得深、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不会静悄悄得出问题。从喉咙的4种异常表现,就能窥见肺部健康状况。

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嗓子干痒、晨咳超过2周;

声音沙哑、说话费力无其他明显原因;

喉咙有异物感但查不出病因;

经常喉咙发炎、免疫力下降。

当然,仅靠喉咙症状也不能100%判断是否是肺病,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参考信号

戒烟限酒,保护呼吸道黏膜

吸烟是肺癌的头号元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刺激喉咙与肺泡。

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尤其是秋冬季节,空气干燥,适当加湿或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喉咙不适。

适度锻炼,增强肺活量

慢跑、快走、呼吸操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肺部“通气换气”。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问题

特别是有长期咳嗽、吸烟史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CT和肺功能检查。

写在最后

喉咙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器官,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它就像是肺的“前台”,肺部出了什么问题,它往往第一个知道。

别再把咽干、咳嗽、声哑当成“小毛病”,也别一味地喝凉茶、含润喉糖“对付过去”。用心听一听喉咙的“抱怨”,也许就能早点发现肺的“苦衷”。

健康不在高深的理疗里,就藏在你对身体小信号的敏锐洞察中。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中医内科程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